字词 | 自然地带周期律学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然地带周期律学说 自然地带周期律学说ziran didai zhouqilu xueshuo从水热对比关系来阐述地表自然地带形成的实质,并用辐射干燥指数定量表达其分布规律的一种理论。由苏联著名地理学家A·A·格里高里耶夫和气候学家М·И·布迪科于本世纪40~60年代提出并加以完善。这一理论是对B·B·道库恰耶夫自然地带学说的重大发展,其思想核心是:地表自然地域分异是以能量差异为基础的,各自然地理地带的形成和特征取决于该地带热量和水分的对比关系,即热量的动力平衡状况,一定的平衡值与一定的自然地带类型相对应。正是这种平衡状况的地带性差异决定了地表自然地带的分布规律。为了定量表达这种平衡状态,布迪科提出了辐射干燥指数这一定量测度值,其计算公式为: R为年辐射平衡值; L为蒸发潜能; r为年降水量。 A值的物理意义比较明确,就是指一地年辐射平衡值(热量收入)与用热量表示的年降水量(即蒸发掉该地年降水量所消耗热量)之比,简明地反映了一地的热量和水分平衡状况。根据与地表各自然地带的实际分布相比较,A<0.35时为苔原带;A为0.35~1.1时与各森林带相对应;A为1.1~2.3时与草原带对应;A为2.3~3.4时与半荒漠带相对应;A>3.4时为荒漠带。在同一A值范围内,各自然带又随R值的不同而不同。格里高里耶夫和布迪科还用图表形象直观地表述了这一对应规律,由于结果比较完美且能重复显现,故称之为“自然地理地带周期性规律”,亦简称为“自然地带周期律”。 自然地带周期律理论虽然不能解释所有的自然地域分异现象,但它把“分异”与“能量差异”联系起来认识地表自然地理规律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自然地理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自然地理地带性 自然地理时序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