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自我知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ziwo zhijue

社会知觉的一种。它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活动、心理特征、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的知觉。自我知觉是在交往过程中随着对他人的知觉而形成的。通过对他人知觉的结果和自我加以对照、比较才使他产生对自己的表象。自我知觉的方式有:
❶自我观察;
❷分析自己的外部活动及其情境因素;
❸社会比较。自我知觉对自身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正确的自我知觉会使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得体。相反,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使他的行为遭受各种不应有的挫折。

☚ 自我和谐   自生训练 ☛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ziwo zhijue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状态的认识。它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在自我知觉中,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的客体。作为认识的对象包括自己的需要、动机、态度、情感等心理状态以及人格特点,同时也包括自己的言谈、举止、表情、语调等方面的行为状态。自我知觉是在交往过程中随着对他人的知觉而形成的。例如,一个工人对自己的工作成绩是否满意,他往往是看自己是否赶上或超过了他的同伴。马克思曾指出:“人降生是没有带镜子来的,他是把别人当镜子来照自己的。”对自我的知觉与对他人的知觉是紧密联系的,对他人的知觉愈深刻、愈全面,对自我的认识随之而发展。但自我知觉又受自己的经验、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制约。自我知觉对自己的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正确的自我知觉,有助于个体的社会调适和心理、行为素质的良好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使他的行为遭受各种不应有的挫折。

☚ 卡氏十六种个性因素问卷   自我中心年龄 ☛

自我知觉

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知觉。不仅受个人经验、情绪、个性的影响,而且受他人的评价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

又叫“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所谓自我认知,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人类只有在认识了自身的状况以后,才能更好地使自己的行为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所以, 一个人行动之前不仅要对周围的人与事物有正确的知觉,同时对自己的身体、欲望、感情与思想等也应有所认知。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社会主体的人,不仅是认知客观世界的主体,而且也是被自己所认知的客体。自我知觉是在交往过程中随着对他人的知觉而形成的。自我认知,决定了个体行为的基本形态及生活态度。临床心理学家们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多是由于自我认知不正确而导致不正确的社会适应,甚至出现行为问题。犯罪心理学家也认为,青少年犯罪者,有的也是由于自我认知不正确而出现行为问题;社会心理学家主张,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社会成员自我认知(含社会知觉)不正确所导致的不良社会适应。所以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使职工的潜力得到发挥,维持一个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建立正常的自我认知就显得非常重要。研究中认为, 自我认知是在主体后天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社会交往的结果, 自我认知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角色扮演的过程。自我认知的正确与否决定于两个要素: (1)自己怎样知觉自己本身。(2)自己怎样知觉自己所面对的情境。1922年C.H.库利、1934年M.米德均已发现,人的自我知觉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于人在社会相互作用中所承担的各种各样角色适应过程而产生的。

☚ 自我像   宗教心理学 ☛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

对自己的知觉。主要是自我理解和评价,亦即对自己的认识。与对他人的认识密切相关。一方面,人在认识别人时发展了对自己的认识。对他人认识得越全面、越深刻,则对自己的表象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表象的丰富程度,决定着对他人的表象的丰富程度。

☚ 个体社会心理   自我意识 ☛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指对自己的知觉。主要是自我理解和评价,亦即对自己的认识。与对他人的认识密切相关。一方面,人在认识别人时发展了对自己的认识。对他人认识得越全面、越深刻,则对自己的表象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表象的丰富程度,决定着对他人的表象的丰富程度。

☚ 个体社会心理   自我概念 ☛
000012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