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我与非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我与非我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的用语。费希特否定康德的“自在之物”,认为一切的一切只有在人的精神中才有实在性。所谓“自我”,是一切个人的共有属性或“普遍意识”,是自在的、绝对的、纯粹本原的意识活动,是一切存在的创造者,是知识学的根据。“非我”则是由自我创造并与自我对立的客观世界。他从纯粹的意识活动开始构造哲学知识体系,提出了构成其哲学和伦理学基本内容的三个命题:一是“自我设定自身”,自我是主观精神,道德意志,不是物质的自然的产物,因此自我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自我是纯粹的自身设定、自我设定自我;二是“自我设定非我”,自我是精神、是意志,它尤其要通过道德活动来表现、发展、完善自己,因而建立起“自我”的反面即“非我”,这个过程就是道德活动,是自由的表现。三是“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自我在自身中设定一个可以分割的非我与自我相对立,同时又使二者统一。自我扬弃非我,回到了自身,即实现、完善了自身,在自我中达到了自我与非我的统一,这个过程就是自我追求道德理想活动,实现至善和自由的过程。 自我与非我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用语。“自我”即最高的实在,它不仅是知识的主体,也是意志的主体。“非我”即客观自然界。认为活动是“自我”的本性,但无障碍物则活动就不能表现出来,因此必须设定跟自己对立的“非我”。自我通过扬弃“非我”而丰富和实现自身。“自我”设定“非我”的过程就是自由的体现,也就是道德的活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