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自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表白

表白

告白 辨白 襮白 陈白 披陈
表达,表白:言宣
表白心志:告志 投志
 表白一片真心:掏出心来
用语言表白真心:口陈肝胆
表白冤屈:泄冤
自我表白:自剖 自明 自见 自白 自鸣 自列 自告
解释表白:开白
分辩表白:剖白 发起
 申辩表白:申雪
申明表白:申白
夸耀表白:夸白
反复地陈说表白:声声口口 口口声声
充分表白:罄露
(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表白)

另见:解释 说明 自己 意思

☚ 表示意愿   声称 ☛

主动投案

主动投案

束身受命
犯人自行到司法机关交代罪行:归(归首;自归) 首(首服;自首;还首;出首) 自出 自告 自白
自己供认所犯罪行:陈首
投案自首:投首 投诉
自首认罪:首罪
代人自首:首告
(自行前往公检法机关报告作案情况,听候处理:投案)

☚ 投案   交代 ☛

自告

自己告自己。中国刑事诉讼史上的起诉形式之一。《睡虎地奏墓竹简·法律答问》:“司寇盗百一十钱,先自告,可(何)论?当耐为隶臣,或曰赀二甲。”“当(迁),其妻先自告,当包。“奏简,《封诊式》中也有关于自告的记述:“某里公士甲自告曰:‘以五月晦与同里士五(伍)丙盗某里士五(伍)丁千钱,毋( 无)它坐,来自告,告丙。’”唐代的自告,分自首和自觉举。自首是在犯罪被发觉之前主动投案。自首又有捕首、首露之别:捕首是指捕获同自己一道逃亡的罪犯而自首;首露是指主动向失盗财主首告的行为。自觉举是国家官吏由于公事失错或公案稽程而触犯刑律之后,主动向主司首陈其事的行为。它又分为公事失错的自觉举及官文书稽程的自觉举:“诸公事失措,自觉举者原其罪。应连坐者,一人自觉举,余人亦原之。”“其官文书稽程,应连坐者,一人自觉举,余人亦原之。”唐以后,历代均有自告制度。

自告

中国古代刑法中规定的自首制度,即犯罪人在犯罪未被发觉前主动向官府投案。秦、汉时称“自告”,魏以后通称自首。唐律对自首规定最完备,宋、元、明、清律沿袭唐制。广义的自首还包括首露(首服),悔过还主,捕首和自觉举。依照唐、宋、明、清律的规定:犯罪未发觉前自首的,原(免)其罪,但正赃仍须征还官、主;如果轻罪已发觉,首告另犯的重罪,及劾问 (审问) 此罪而别言他罪,免其重罪及他罪。自首虽以犯罪人到官府自告为原则,但如果请人代首,或法律规定的相容隐的亲属主动替犯罪人首罪告官,与犯罪人自首同。他人代首后,本人必须到官府受审,如果犯的是损伤身体(伤、杀),损伤不能赔偿之物,如印信、官文书、应禁兵器、禁书之类,并未毁弃可自首。犯罪被发觉后逃亡、越度、私度关津、犯奸 (唐律限于奸良人),以及私习天文的(明、清律无此规定),不在自首减免之例。自首不尽不实时,仍按不尽不实部分治罪。以下情形只能减刑: (1) 相容隐的人首告,如系小功、缌麻,减三等 (明、清律加上无服亲减一等)。(2)知道有人要控告而自首的,减二等。(3) 逃亡、谋叛的自首,或之叛虽不自首但回归原犯罪地的,减二等。(4) 因他人犯罪而致罪 (如藏匿犯人或保证不实之类),他人自首,其减免与自首的犯人同。如他人非因刑戮自己死亡,即减罪二等。

自告

又称“自出”。犯罪人在犯罪未被发觉前向官府自首。秦、汉律称“自告”,魏以后称“自首”。中国旧律一般规定了对自首者减刑或免刑。《秦简·法律答问》把其段以亡,得及自出,当为盗不当?自出以亡论,其得,坐赃为盗。唐律《名例律》规定:“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

自告

法律用语。即自首《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司寇盗百一十钱,先自告,何论? 当耐为隶臣,或曰赀二甲。”即对“自告”者的具体规定。《封诊式》有“盗自告”式例一篇。“盗自告□□□爰书: 某里公士甲自告曰:‘以五月晦与同里士五(伍)丙盗某里士五(伍)丁千钱,毋(无)它坐,来自告,告丙’即令(令)史某往执丙。”表明按秦律规定: 犯罪后自告可减免处分。《汉书·衡山王传》:“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孝先自告反,告除其罪”。颜师古注:“先告有反谋,又告人与己反,而自得除反罪”。《后汉书·明帝纪》:“吏人犯罪未发觉,诏书到自告者,半入赎。”

自告

自己检举自己,自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