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叙弱岁归心释教,年二十余,入钟山就灵曜寺,则法师受菩萨戒。暮齿官陈,与摄山布上人游款。深悟苦空,更复练戒,运善于心,行慈于物,颇知自励,而不能蔬菲,尚染尘劳,以此负愧平生耳。 (《江令君集》) 此叙为江总晚年入隋后所作。 江总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但一无作为,只是与孔范、陈暄等10余人日日侍奉后主,游宴赋诗,号为“狎客”。于是国政日颓,小人当道,终于为隋所灭。因此若从陈的立场上说,他也是亡国之罪人。不过他还并非毫无心肝。在奋勇抗隋、力竭被执的陈将鲁广达愤慨而死之后,他抚柩痛哭,为之题诗作铭,称鲁广达“诚贯皎日,气励秋霜”,虽抱恨于黄泉,但垂名如白日。那么,他在这篇《自叙》中是怎样自我评价的呢? 首先,他把自己说成一个不追逐名利、不干谒逢迎的人。他说自己虽居于高位,但那是无意中得来,并非苦心积虑追求的结果。这当然是美化自己,但也未必纯是谎言。他出身世族,又早有高名,并不需孜孜以求,自可步入仕途。晚年之所以官运亨通,是因为后主无心政治,却爱好文学,而他早在后主为太子时便以文学才能备受宠幸。《陈书》本传说他“清标简贵”,又说他“笃行义,宽和温裕”,总不致全无事实的根据。 但陈的灭亡,他总也难辞其咎。《自叙》叹息汉武帝时庄青翟位至丞相,却无迹可纪;(《史记》、《汉书》均不为之立传,司马迁说他“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 ; 而东汉赵壹不过是一名郡吏,却名扬天下,垂于史册(《后汉书》有传) 。这叹息中便有自愧之意。叙中 “尸素若兹”一语,是说自己占据高位而白吃饭,一至于此! 自责之意便更明白。引东晋陆玩的话,更于自责之外,叹息陈末朝中无人。总之,他对于陈之灭亡还是深感内疚的。 《自叙》最后又自述奉佛而未能蔬食菲衣,未能看破红尘,故惭愧不已。“尚染尘劳”四字中包含多少感慨和叹惋,包含了对自己一生的否定,我们读时不能把它轻轻放过。 自叙(《王詹事集》) 古人惧身没而名不称,于是常常为文以自述生平,或明其志向,或抒发感慨,以期后人对自己有所了解。王筠这篇《自叙》,是述其好书勤学的志趣。说自己一生爱好读书,即使偶而一瞥,也即时记录下来,读书、抄书,从不知疲倦。按王氏并非贫贱之家,而是世家显宦,故其抄书,并非如贫穷学士因藏书少而不得不借阅抄录。他的抄书,既是为加深印象,便于检阅,以 “备遗忘”,更是出于一种爱好。抄过之后,日后重新翻阅,便如欣对故人,“欢兴弥深”。正因出于爱好,不仅为了实用,故人或以为苦,我独以为乐,“不觉笔倦”,更不要别人代抄。甚至许多书都不止抄一遍。所抄之书,又并非都是奇事趣闻、美文丽藻,而是遍及经子史集,有许多是学术性著作。如《五经》中的《尚书》佶屈聱牙,《尔雅》则是一部字典,他都欣欣然一抄再抄。 我们今日自无须也不可能抄如此多的书籍,但眼明手勤,多做笔记,仍属为学所必需。即使自家手边的书,也需摘录抄写,作为资料积累。更要紧的是,王筠那种以读书为乐的精神可给我们以启发。读书时若时时想着自己正在苦学,时时想着读此书有何用处,便难免兴味索然。读书的过程本身便能给人乐趣,如陶渊明那样,“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即使是艰深枯燥的书,钻下去,读懂了,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其愉悦之感更难以言喻。不要只是为了实用、为了功利的目的方去读书; 读书本身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一种高尚的享受。可惜有的人终生未曾得到过这种享受。 《自叙》zi xuWriting about Myself→陶贞怀 (Tao Zhenhua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