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
自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属反应性(即餐后)低血糖症,由于植物神经不平衡尤以迷走神经兴奋性偏高所致,多见于中年女性,往往发生于受某些精神刺激后,一般见于餐后约3小时,病者感饥饿、心慌、软弱、出汗、焦虑紧张、脸色苍白、心悸、心动过速、血压偏高、震颤黑矇等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症群,脑缺糖症状少见,偶有昏厥,但无惊厥昏迷。每次发作历时约15~20分钟,一般可自行恢复或稍进食而消逝,由于长期反复发作,常多吃,多肥胖,但颇神经质,除前述发作期表现外平时多顾虑、易激动、常失眠、疲乏软弱、头晕头痛、善饥多食、四肢震颤等。病史往往颇长,历时10~20年而无恶化征象,无器质性病变,体征除肥胖外多阴性。此组病人常须与轻型胰岛素瘤鉴别,禁食试验有帮助。糖耐量曲线呈第3~4小时反应性低血糖为特征,第4~5小时血糖回升至正常,如为胰岛素瘤,则第3~4小时也低而4~5小时仍低。防治以精神分析与安慰解释为主。饮食中减少糖及碳水化合物,多进蛋白质及脂类,可少食多餐。药物方面可用镇静剂及抗胆碱能类以调节植物神经,抑制迷走神经,减少胰岛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