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畸形
膝关节畸形少见,包括先天性膝关节脱位、膝反屈和髌骨畸形。
先天性膝关节脱位 畸形表现为生后单侧或双侧膝关节向前过伸10~30°,甚至小腿折向大腿前方。胫骨上端关节面移到股骨下端的前外方,股四头肌肌腱和髂胫束短缩。膝关节不能弯曲,髌骨较正常小或不能明显见到,待膝关节脱位矫正后,髌骨又可看到。膝前方关节囊挛缩,而后方关节囊和前交叉韧带拉长、松弛。本症少见,可分为两型:
❶发育受损型:系胎儿于子宫内体位不良或因股四头肌纤维脂肪变性所致。
❷原发性胚胎缺欠型:常伴有其他先天性发育障碍,如唇裂或畸形足。第一型较多见。
反复多次手法按摩和石膏固定,逐渐使膝关节屈曲。无效者需行经皮髂胫束切断术,并用支具维持。顽固病例需施行股四头肌延长术,必要时尚需作髌韧带、髂胫束、前方关节囊和后交叉韧带松解或延长术,折叠缝紧后方关节囊和前交叉韧带。
先天性膝反屈 先天性膝反屈又称膝过伸畸形。可分单纯性和固定性二大类。
单纯性膝反屈多为双侧畸形,膝关节伸展功能正常。病儿走路后始发现关节过伸。3岁后多数能自愈。病儿常伴有全身性关节松弛。X线检查无异常。婴幼儿阶段多不需治疗。学龄期仍有膝关节不稳或诉膝后方疼痛者可行股骨踝上切骨术治疗。
固定性膝反屈系指重症病例,生后即有膝过伸,膝屈曲有一定程度受限。单侧发病较多,常并发髋关节或足部先天性畸形。最严重者可出现膝关节向前半脱位。膝前方空虚,出现皮肤横纹,膝后方可触及突出的股骨髁。屈膝时可触及拉紧的股四头肌。X线片显示股骨髁与胫骨关节面相对,可与先天性膝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相鉴别。本症若不治疗,膝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产生继发改变,屈肌可向前移位而起伸肌作用。被动屈膝超过50°者,可借助手法和连续石膏矫正。屈曲明显受限者,应于产生继发改变前,及早施行股四头肌延长术。
多髌骨畸形 小儿3~5岁髌骨骨化,并逐渐发育增大。髌骨内偶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骨化中心。这类多中心的髌骨如未正常融合,可形成双髌骨、三髌骨或多髌骨畸形。
X线片所见以双髌骨较多,即一大髌骨的上外方另有一小髌骨。两个髌骨紧密相连,构成完整的髌骨外形。本畸形与髌骨骨折的区别是:
❶畸形多为双侧。
❷大小髌骨间分界线的走行方向是向下向外。
❸二者的对缘平整而致密,并可见骨皮质结构。
一般无明显症状。膝关节轴位X线片显示双髌骨的关节面不平滑者,临床常有膝关节疼痛。持续有症状者:切除双髌骨中的小块可缓解症状。
髌骨缺如 髌骨缺如为罕见畸形。70%为双侧缺如或有对侧髌骨萎缩。有些病儿伴发畸形足或髋脱位。个别病例并发指甲—髌骨综合征,指甲也有广泛对称性异常和发育不全。先天性髌骨缺如病儿的股四头肌萎缩或异位止于膝关节囊与皮肤。
病儿膝前方平坦,屈膝后尤为明显。若股四头肌发育正常,则膝关节功能尚可,否则伸膝力弱,随生长发育可产生屈膝畸形。
X线片所见与髌骨的骨化迟延有时不易区别。因髌骨骨化中心于2~3岁后才出现,3~4岁前不能对本症作出诊断。
治疗取决于膝关节的伸肌功能。功能稍差者可经锻炼而加强,重症病例可行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或股二头肌移植术,协助伸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