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膖醜;膖臭;膖殠;𦤣臭;膀臭;膀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膖醜;膖臭;膖殠;𦤣臭;膀臭;膀醜p‘aŋ55ts‘əu213pang55cou213很臭;形容腐臭难闻。明李实《蜀语》: “物臭曰膖醜○膖音滂;醜,抽去声,在纣字韵。”清道光二十一年《遵义府志》卷二十《风俗》: “物臭曰膖 (音滂)醜(抽去声)。”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中上:“物臭曰膖醜。”亦作“膖臭”。民国十五年《南川县志》卷六《土音土语》: “物极臭曰膖臭。”民国二十一年《万源县志》卷五《教育门·方言》: “臭之甚曰膖臭。”民国二十一年《南溪县志》卷四《礼俗下·方言》:“膖臭,膖,膀平声,俗谓物味之最臭者。”民国二十三年《华阳县志》卷五《礼俗·方言》: “物臭曰膖(音滂)臭。”或作“膖殠”。《说文·歹部》: “殠,腐气也。从歺,臭声。”段玉裁注:“《广韵》曰: ‘腐臭也。’按臭者,气也,兼芳殠言之,今字专用臭而殠废矣。”民国十五年《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篇·方言》: “殠之甚者曰膖殠。膖读邦。”此读不送气。民国二十七年《达县志》卷九《礼俗门·风俗·方言》: “殠之甚者曰膖殠。”又作“𦤣臭”。 《集韵·没韵》: “𦤣, 𦤣𦤣, 臭败气。”明李实《蜀语》: “物湿蒸变白曰白𤾣, 气变曰𦤣臭○𤾣、 𦤣音仆。”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中上: “物气变曰𦤣臭。” 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下》: “食物味变曰𦤣臭。”亦记作“膀臭”、“膀醜”、“滂臭”、“肨臭”。民国十七年《大竹县志》卷十《风俗志·方言》: “谓极臭曰膀臭。” 民国二十六年《犍为县志·居民·言语·方言》: “物臭曰膀(音滂) 醜(音抽去声)。”唐枢《蜀籁》卷一: “又黄又瘦,一身滂臭。” 民国三十六年《新繁县志》卷四《礼俗·方言》: “今谓臭之甚曰肨臭,音转为平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