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腹腔血管造影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腹腔血管造影术

腹腔血管造影术

腹腔血管造影可分为动脉和静脉造影两类。可显示血管及肝、胆、胰、肾等脏器的大部分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速度每分钟大于0.5ml时用选择性血管造影即可诊断与定位,同时持续注入血管收缩素(Pitressin)可止血。诊断主要依据:
❶血管的移位、扩张、纡曲增生或侧枝循环分布的改变。
❷血管腔的狭窄或梗阻。
❸血流速度的加快或减慢。
❹毛细血管丰富或减少。
❺有无血液外溢及动静脉瘘。
(1) 腹腔动脉造影: 腹腔动脉是腹主动脉的第一分枝,又分胃左、脾及肝总动脉三支。腹腔动脉开口于第十二胸椎(T12)和第一腰椎(L1)之间,肠系膜上动脉开口于T12~L1或L1上缘,肾动脉开口于L1下缘,肠系膜下动脉开口于L3水平稍偏左。
腹股沟下2cm处作一皮肤小切口,以动脉穿刺针(用19号)作股动脉穿刺,透视下将导管插入腹主动脉分叉处,为减少血管影相互重叠、混淆,能更进一步明确某—腹腔腔器之病变,故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即将导管经导线芯直接插入所须观察的动脉内。若将导管插入主动脉第二级以上分枝,如肝总、脾、胃十二指肠动脉称为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更精确地显示该动脉供应脏器的病变。导管插入后,输肝素溶液,准备造影。76%泛影葡胺15~20ml(单次用量),注射速度每秒12ml,约与腹腔动脉血液流速(每秒10~15ml)相等,注速太慢可使血管影象模糊,太快则易使其他血管显示,混淆脏器的病变。为能发现微细的异常改变需用自动换片装置摄得动脉相、毛细血管相和静脉相。前4秒每秒摄片2张,其后每3秒摄片1张共3~4张。造影毕,经导管注入1%普鲁卡因5~10ml后拔管,切口加压10~15分钟胶布固定。碘过敏及凝血时间过长者应列为禁忌证。注意避免穿刺血管的损伤、血栓形成和栓塞。
(2) 脾门静脉造影: 多用于门脉高压病儿,可判断病因与梗阻部位。肝外梗阻可因肿瘤或炎症引起阻塞和狭窄,肝内除肝硬化外,有先天性肝纤维性变或先天性肝内门静脉扩张。肝后梗阻较少见,有先天性三尖瓣闭锁不全,先天性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狭窄。脾门静脉造影有助于确定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
取右侧卧位,将外套有薄塑料管的穿刺针 (13~15cm长,19号)由左第九、十肋间腋后线,相当于脾下极处穿刺进入脾髓,拔除针芯,接上测压管测量脾脏内压,改为仰卧位后注入76%泛影葡胺20ml,以每秒10ml速度注入,每秒摄片1张,共5张;再每2秒摄片1张,摄3张。
术后脾脏穿刺处可能出血,应密切观察。凝血时间延长和有腹水的病儿不宜作此检查。
(3) 脐门静脉造影: 脐静脉于胎儿出生断脐后即逐渐萎陷残留成纤维索条状组织。但大多有潜在腔隙,可以重新沟通。从脐部插管,经脐静脉到肝门静脉左支内,注射造影剂即可显示门脉系统。
脐上正中或右旁切口,向下分离至腹膜外镰状韧带游离缘,暴露纤维束状脐静脉,切开并稍许扩张后置入细塑胶管,注入76%泛影葡胺20ml,2~3秒内注完,每秒摄片一张,共摄6~8张,即可获得门脉血管相与肝实质象。操作方便,不打开腹腔;造影象能清晰显示阻塞部位及侧肢循环; 脾切除后或伴有腹水者仍可接受检查。并发症有门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

☚ 腹腔穿刺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
000127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