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护理
腹腔脓肿是急性腹膜炎局限化的结果,以膈下,肠间及盆腔脓肿为常见。
膈下脓肿护理 腹腔内感染蔓延,脓液积聚于膈肌下,横结肠及肠系膜的上方间隙处,称膈下脓肿。此种病人病史均较长,又因膈下感染所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较为明显,常表现为发热,初起多为弛张热,脓肿形成后可以高热不退,脉率增快,舌苔厚腻,逐渐出现消瘦、乏力、衰弱、盗汗、厌食等症状。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变化情况,随时发现中毒性休克的前驱症状。对于高热不退者,除用药物降温外,可用一般物理降温法。病人由于热极伤阴出现烦渴,应加强口腔护理,口唇粘膜干裂,可给麦冬口含,既滋阴又可减少口腔感染的机会。由于病人多厌食,应设法促进食欲,尽量鼓励进食,给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经口摄入量不足或不能进食者,可行静脉补液。膈下感染可引起咳嗽、胸痛气促、呼吸困难,如病情平稳,可采用半坐卧位,以利呼吸和体位引流。必要时给氧气吸入。脓肿刺激膈肌出现呃逆时,可针刺内关、合谷、天突、颊车,或耳针膈区、交感等穴;或用双手按住两侧眼球数分钟,压力以病人能够忍受为度;用纱布裹住病人舌头,向外拉扯数下也可产生效果。必要时注射镇静剂。疼痛部位与脓肿所在部位有一定关系。应随时观察疼痛的部位和疼痛的程度,以帮助医生确定脓肿的部位,选择引流切口处。如需穿刺抽脓和引流,须先向病人作好解释,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以及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虚脱现象。术后准确记录抽出脓液的性质和量,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以及病人有无其它不适。用套管针引流者,在引流管下面接无菌引流瓶。如病人一般情况尚好,可取半坐卧位。防止引流管扭折、受压而影响引流效果,并予妥善固定,避免脱出。引流瓶每日更换一次,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随时观察引流情况,如引流液粘稠或堵塞管腔时,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脓腔,使引流通畅。
盆腔脓肿护理 盆腔腹膜面积小,吸收毒素少,因此全身中毒症状较轻。病人常有典型的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而量少,粘液便以及小便频数甚至排尿困难等症状。脓肿穿破直肠壁时,大便中可出现较多的脓液。应随时观察病人大便次数、质和量。小便次数频繁可热敷小腹部以减轻刺激症状,排尿困难且膀胱充盈者,必要时导尿。大便次数多,易引起肛门周围皮肤炎症,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减轻疼痛并预防肛周皮肤发炎。病人除口服中药治疗外,可配合行温盐水或中药保留灌肠。
肠间脓肿护理 较小的脓肿采用中药疗法多可消散,也可配合中药灌肠辅助治疗。较大的脓肿压迫肠管,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症状,常采用穿刺和安置导管引流的方法。护理同膈下脓肿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