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解剖结构关系,腰骶部负有较大的伸屈、旋转活动和剪式应力,因此易于产生劳损。主要症状为下腰部疼痛,前屈加重,活动受限,休息可好转。X线侧位片可见多数病人腰椎前凸增加。急性期应卧木板床休息,按摩及理疗有效。平时应注意腰背肌锻炼。
腰骶部劳损
腰骶部在腰5和骶1之间,形成120°角,上面是活动度最大的腰椎,下面是固定的骶骨,因此腰骶部有较大的屈伸、旋转活动和较大的剪式应力。从结构来看,它承受较多的劳损。
腰骶部的劳损与其解剖关系有联系。过多的脊椎前凸将增加应力。从侧位X线片来看,如果第三腰椎的中心垂线落在骶椎面的前方,则腰骶关节突和前面韧带将遭受更大的应力。穿越腰骶关节面的线与地面所形成的角大于30°时,容易引起劳损。如果肌肉发育差,腰椎前凸增加,体重增加,腹部膨出,都会增加腰骶角的剪式应力。
急性期可卧床休息1~3周,用硬板床平卧,膝微屈,可渡过急性期。然后可用按摩、热疗、电疗,以及功能锻炼。慢性劳损的处理较困难,效果也差。通过操练,可加强肌肉弹性,改善体位姿势。最好不用支架,但可用宽的腰骶带或腰围保持或支持腰肌。手法推拿有利于减除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