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咬肌区
腮腺咬肌区内的主要结构是腮腺。它大部位于下颌支后方的楔形间隙内,形态不规则,略似倒锥体形,分为上、下两端,浅、深两叶;浅、前内和后内三个面。上端达外耳道软骨下面; 下端位于二腹肌后腹浅面;浅叶浅表,位于咬肌浅面,称为面突;深叶藏于下颌支深面,称为下颌后突。浅、深两叶在下颌支后缘处借腮腺峡相连。峡旁结缔组织内有面神经穿过,故实际上面神经在腺外,并未穿经腮腺实质。
腮腺浅面覆以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深筋膜形成腮腺鞘,鞘浅层致密,深层薄弱,有时缺如。鞘内、外面的淋巴结,称为耳前结。腮腺前内面被下颌支后缘和肌肉压成沟,借沟分为内唇(翼肌叶)和外唇(面突)。前者伸入翼内肌和下颌支之间。腮腺后面浅部被胸锁乳突肌嵌压。深部邻茎突、颈内动、静脉和末四对脑神经。上述诸结构,合称腮腺床。腮腺前内面和后外面相交处的嵴,紧邻咽壁,称为咽突(彩图38)。
腮腺导管由腺小叶导管汇合形成,出现于腺前缘。导管与颧弓之间有副腮腺(20%)。腮腺导管于颧弓下一指宽处,经咬肌表面至其前缘,急转向内,穿颊肌,开口适对上颌第二磨牙颈的颊粘膜。其体表投影为: 从耳轮脚画线至鼻翼与口角之间的中点,该线中1/3段表示腮腺导管面部的行程。
颈外动脉穿入腺下端深面,分为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二终支。后者发面横动脉,离腮腺前缘。耳颞神经伴颞浅动脉出现于腺上端。上颌动脉离腺至颞下窝。颞浅静脉与上颌静脉汇合为面后静脉,它位于面神经与颈外动脉之间,并在腺下端深面分为前后二支; 前支与面前静脉合成面总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合成颈外静脉。面神经出茎乳孔后为腮腺所遮被,斜行向下前,在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腹夹角内进入腮腺深、浅两叶之间,位于血管浅面(见图),行经腮腺峡旁结缔组织内,分为上干(颞面干)和下干(颈面干)。上干较粗,发出颞、颧和上颊支;下干发出下颊、下颌和颈支。面神经各支在腮腺内、外均有交通联系。手术切除腮腺时,可沿面神经分支或主干,或借助于血管的引导等方法暴露面神经,以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