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腐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腐蚀 腐蚀长篇小说。茅盾著。写于1941年6月,同年10月由上海华夏书店出版。作品以“皖南事变”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赵惠明从受骗、犯罪到觉醒、自新的过程,申诉了被腐蚀青年的难言之痛。作品还揭露了国民党亲日派勾结日伪、密谋反共卖国的历史面貌,暴露特务机关内部钩心斗角的黑幕以及他们对革命人民的残酷镇压;同时还歌颂了革命者在白色恐怖统治下坚持斗争、不屈不挠的英勇精神。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日记体,借主人公的自讼、自嘲、自我辩护,真切而细腻地揭示了赵惠明的内心世界,布局严密紧凑,情节发展张弛有度,语言明快而含蓄,是茅盾后期创作中的一部革命现实主义力作。 ☚ 小城三月 我在霞村的时候 ☛ 腐蚀 腐蚀长篇小说。茅盾著。1941年10月上海知识出版社初版。1946年1月大连大众书店初版。 ☚ 抗战姑娘 流血纪念章 ☛ 腐蚀 腐蚀长篇小说。茅盾著。写于1941年初夏。连载于1941年5月至9月香港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同年10月由上海华夏书店初版。后被译成日、捷、越等多国文字。作品以皖南事变前后的重庆为背景,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运用独特的心理小说的手法,以主人公赵惠明“自讼、自嘲、自辩护”的特殊方式,记叙了一个曾误入歧途,手上“沾过纯洁无辜者的血”,但在革命者的帮助和黑暗现实的教育下,最终走上自新道路的女特务的典型。作品通过赵惠明这个独特的艺术形象,揭示了国民党特务组织破坏爱国运动,捕杀进步人士,以及内部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的黑幕。小说是一部充满血和泪的控诉书。在皖南事变前后发表,对于擦亮人民的眼睛,坚持团结抗战的路线,教育并挽救一部分失足青年,激励人们追求光明,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品被捷克斯洛伐克的著名学者马立安·嘎利克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最具有社会意义的小说之一。” ☚ 淘金记 艺旦之家 ☛ 腐蚀;侵蚀fǔshí qīnshí【同】 都是动词;都有使损伤、使事物变坏的意思。 腐蚀fǔshí物体由于化学作用而逐渐损坏;比喻坏的思想、风气不断影响使人逐渐腐化堕落 腐蚀fǔshí❶ 〈动〉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腐蚀性很强│金属水管腐蚀了。 辅食;腐蚀◉ 辅食fǔshí 名 给婴儿吃的辅助性食品。〈例〉婴儿三个月左右开始添加~/ 添加~要注意用量适度。 腐蚀fǔ shí动词。 腐蚀(同)侵蚀 腐蚀fǔ shí❶ 由化学作用使物体消耗或破坏。1913年白鹏飞译《工业常识》十八:“注以酸类(镪水也),使无蜡之处,其铜腐蚀而生凹所。”1917年徐珂《清稗类钞·工艺类·制玻璃》:“制玻璃版者,亦先吹成大圆筒,后切开以制平板,通常皆透明如水,浸以弗化轻酸等腐蚀药,则不透明,俗称毛玻璃。” 腐蚀 腐蚀破败剥蚀:陊剥 ☚ 侵蚀 伤害 ☛ 腐蚀corrosion金属材料受周围介质的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导致材料表面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疏松、转移和剥落的过程和现象。分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类。前者是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氧化作用而引起的;后者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由于微电池和大电池作用而引起的。金属的腐蚀主要与金属的性质、组成、加工特性和表面状态有关,也与外界环境温度、湿度以及腐蚀介质的性质有关。 腐蚀物质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及电化学作用而遭受破坏的现象。金属腐蚀是腐蚀最普遍的形式。防止腐蚀的主要方法有,加各种保护层、电化保护、加缓蚀剂、制成特种钢或其他耐腐蚀的合金等。 腐蚀比喻坏的思想或环境使革命队伍的成员逐渐蜕化变质,腐化堕落。 腐蚀corrosion 腐蚀bit 腐蚀❶corrode; etch 腐蚀fǔ shíerosion; deca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