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腊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腊梅耶律楚材
元代文学以杂剧与散曲闻名,元诗在诗坛上评价不高。前人论及元诗、总称道刘因与虞集等四大家。其实,元代曾出现过不少少数民族的诗人,留下了值得一读的诗篇。耶律楚材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耶律楚材从小博览群书,善文工诗。其诗风雄奇苍凉,但也有清丽之句,这首《腊梅》七言律诗,构思精巧,韵味亦佳,可见其艺术风格的一斑。 耶律楚材这首诗起首两句,以越岭、洞庭来点出腊梅分布甚广。中间四句对仗工整,色彩绚丽。前两句精雕细琢腊梅风姿,“枝横碧玉”对“蕾破黄金”,尤见工力。后两句微嫌菊状太淡、梅妆太艳,进一步反衬腊梅的秀色可餐,风韵别致。末两句诗,风格雄奇而略带苍凉之味,“寄渺茫”一语,令人浮想联翩。 腊梅的历史不详,但民间流传有个故事,相传春秋时,鄢国国君爱冬之黄梅,但此花虽艳丽清雅,却无香味。鄢国国君便下了一道旨意,强令花匠让黄梅吐香,不然全部问斩。花匠们正在走投无路之际,突然来了一个乞丐,手执几枝臭梅送给了一个姓姚的花匠,说:“别嫌此梅奇臭,与你们御花园里的黄梅,还有不解之缘呢!”姓姚的花匠把臭梅与黄梅嫁接,几天以后,黄梅果然吐出沁人心肺的幽香。这就是“姚家黄梅冠天下”的传说。这个故事在宋朝已广泛流传,宋人王十朋在《腊梅》诗中咏道:“臭味相同林下友,从今花木亦通家”。即指黄梅与臭梅嫁接之事。今天,河南鄢陵县的腊梅特别可观,据说该地就是姚姓花匠的故乡。 腊梅别名寒客、久客与素儿。素儿之名,源于《宾朋宴语》一书。宋诗人晃无咎在腊梅盛开时,去王直方家作客,王送晃一枝腊梅。晃见腊梅,想起去年在王家见过一个妍丽的侍女素儿,于是吟诗答谢:“芳菲意浅姿容淡,忆得素儿如此梅。”于是,腊梅又名“素儿”。 在朔风凉冽、雪花飘飘的季节,秋花已谢,春花未发,“风雪催残腊,南枝一夜空。”此时,腊梅“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确可擅胜花坛。因而有人爱它“满面宫妆淡淡黄;”有人爱它“冻蕊含春娇可怜”;也有人赞它:“江南雪里花如玉,风流越样新装束。”但更多的诗人陶醉于腊梅的清香之中,宋人王十朋说:“一味真香清且绝”;苏轼说:“夜闻梅香失醉眠”;刘铣说:“暗香著人欲袭骨”;陈与义说:“熏我欲醉须人扶”。这些诗都道出了腊梅香味之妙,但明人王象晋却在《群芳谱》中指出:“腊梅,人多爱其香,但可远闻不可近嗅,嗅之头痛,屡试不爽。” 腊梅分素心腊梅与荤心腊梅两种。素心腊梅花瓣、花蕊皆黄色,盛开时幽香彻骨,韵胜格高,其品格有“磬口腊梅”、“檀香腊梅”、“荷花腊梅”。荤心腊梅外瓣黄色,内瓣紫色,颜色与香味略次,但生命力甚强,不畏风寒,尤抗干旱,却怕水淹。腊梅是庭园花卉,也宜于室内瓶插,香可盈室。腊梅可取芳香油,功效解暑生津。其花蕾浸麻油,可治火烫外伤。其茎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腊梅籽有毒,可作泻药,与巴豆相似。腊梅树皮,浸水磨墨,其汁乌黑油亮,为字增色。 腊梅冯子振
冯子振这首咏腊梅诗,借古代美人杨贵妃、刘宋武帝女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来形容与刻画腊梅的,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感。 诗的开端一句不直接描摹腊梅的形状或习性,而是意外推出杨贵妃的返朴归真的仙子形象,“洗去铅花扮道装”,铅花即女人化妆的脂粉。郑史《赠妓行云诗》:“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著又鹅黄。”道装即道士服装,装或作妆,即女道士服装。这句诗是说如今洗掉了脸上脂粉,现出本来的天真姿容,打扮成女道士的装束。这句诗是用一个典故: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未入宫之前曾是寿王李瑁之妃,唐玄宗看中了她,令她暂作女道士,道号太真。后册封为贵妃。马嵬难后,杨贵妃成仙为女道士,居住在东海蓬壶仙山玉妃太真院。中唐以后的一些诗人随把梅花喻为杨贵妃,称梅花为玉妃。此诗开端一句就把洗尽铅粉而成为女道士的杨贵妃用来比喻腊梅花的素朴美、天真美。因为女道士是不许擦胭抹粉,梳装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要穿素服,而以白者为上。一切都强调清真自然,无为无欲。这与腊梅花的特征有类似之处,因而人们能联想与体会到腊梅花的素淡自然之美。元人段克己《浴梅》:“洗尽铅华见玉环,肌肤冰雪照人寒。 临风脉脉娇无力,轻裛香罗半未乾。”玉环是杨贵妃之名。即洗净铅华,恢复了杨玉环的本来天姿国色。”两者用法不同,冯诗是说洗铅华换道装,段诗只写温汤之水洗去了面上的脂粉,露出本来的面目,然而两人的目的相同,都是形容梅花如杨玉环不施脂粉的素淡天然之美,异曲而同工。诗的第二句展开写腊梅花美的特征:“檀心浅露紫香囊”。檀心:即赭色(红褐色)花蕊。这句诗是说腊梅花内层花蕊微张,刚刚露出紫色的花房,如贮存香料的小香袋。这是先写腊梅花内层赭色与紫色花房,放散出浓郁的香味。这样,形象具体的描绘,使开端一句的比喻更为逼真,形象宛然在目,美不胜收。三、四两句再用一个典故写腊梅的外层花色。“从今宫额翻新样,变作眉间一点黄”,腊梅花外层花瓣为黄腊色,又是腊末开放,故称腊梅,应该说这是腊梅花外层花瓣的特征。可是作者仍然不作直接的描写,采用比兴的手法,比喻成宫女额上贴的花黄饰品,“对镜贴花黄。”改变过去宫女的额上的梅花妆。《金陵志》中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作者运用这个典故,推陈出新,宫女额上添的新时样,点上了腊梅妆。既含有宫女挚爱腊梅花,以腊梅花为时世美容新妆之意,又以宫女时装美容比喻腊梅花之美,并切合腊梅花外层花瓣的特征。 总之上面四句诗完成了由内及外的刻画腊梅花型及花色的特征,以区别于花色不同的梅花。故有人称它为黄梅花。 这首咏腊梅诗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运用有关梅花的典故,塑造了腊梅的独特艺术形象,人美花更美,这是不言而喻的了。其含蕴丰厚,诗味淳美,更富于感染力。 腊梅làméi❶ 〈名〉一种落叶灌木,冬季开花,花香浓郁,供观赏。 腊梅là méi梅花的一种,冬天开花,花瓣外层黄色,香味浓:这是你家的大总管赖大婶子送薛二姑娘的,两盆~,两盆水仙。(五二·1210)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落葉木本 > 蠟梅 > 臘梅 臘梅 làméi 同“蠟梅”。 梅花 梅花梅(梅朵;梅英;梅华;梅兄;梅妻;寒梅;腊梅;蜡梅;雪梅;黄梅;黄梅花) 花魁 腊花 酥花冷蕊 疏香 艳魄 冰魂 玲珑 玉奴 玉面 香蜡 香雪 雪霙 九英 久客 寒客 奇友 寒英 黄姑 驿使 木母 一枝春 小黄香 寄春君 黄千叶 罗浮客 百花魁 暗香疏影 疏影暗香 桓伊三弄 冷蕊疏枝 冷蕊疏花 冷蕊暗花 冷香疏蕊 冷蕊疏枝 ☚ 菊花 花的参考用语 ☛ 腊梅 腊梅Lamei腊梅科。落叶灌木。株高2—4米。叶对生,单叶,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全缘;具短柄。花先叶开放,生于具鳞片的短枝上或前一年枝条叶腋内,花被片多数,蜡黄色,直径1.2—2厘米,芳香;雄蕊短,5—6枚;心皮多数,离生,生于壶状花托内,花托在结果时半木质化,长2.5—3.5厘米,蒴果状,宿存,通称腊梅桩子,内含数个瘦果。原产于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全国各地常有栽培。花期12月至次年2月。品种很多,著名的有素馨、罄口、狗牙等。极芳香。著名观赏灌木。根、茎、叶、花均可入药。 ☚ 鹅掌楸 樟树 ☛ 腊梅la meiwinter sweet (an ornamental shrub bearing sweet yellow flowers in winte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