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波liǎn bō❶眼光,形容目光清彻如波。白居易《天津桥》: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张泌《江城子》: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秋水明,黛眉轻。 ❷指泪光。韦庄《汉州诗》:十日醉眠金雁驿,临岐无限脸波横。 脸波liǎnbō脸庞,多见于五代及宋代词作,常用以描写女性。牛峤《菩萨蛮》词:“柳花飞处莺声急,晴街春色香车立。金凤小帘开,~和恨来。”欧阳炯《菩萨蛮》词:“晚来中酒和春睡,四肢无力云鬓坠。斜卧~春,玉郎休恼人。”张泌《江城子》词:“浣花溪上见卿卿,~秋水明,黛眉轻。”陈克《南歌子》词《毛翰林席上》:“老去空髯戟,愁来奈~。一杯如此断肠何,枉杀两人心事,只闻歌。”上举四例可分两种情况:一、四两例写美人愁态,描绘她们脸上含愁带恨的样子;二、三两例写美人娇艳之态,或描状其睡中杏脸生春,或以秋水比拟美人脸澄净光莹。 “脸”之所以称“脸波”,这与前代诗人常用的修辞方式有关。白居易《天津桥》诗:“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眉月晚生神女浦,~春傍窈娘堤。”这是借人拟物,犹言如眉之月,似脸之波。温庭筠《巫山神女庙》诗:“晓峰眉上色,春水脸前波。”这是以物拟人(神女),犹云眉色似晓峰般青翠鲜明,脸颊如春水般明净澄澈。“前”与“上”在这里都有虚化趋势,属于方位词的泛向用法。另“波”“庞”二字在语音上恐也不无联系,《广韵》音“波”为帮母歌韵,“庞”为并母江韵。声母虽清浊有异,但浊音清化在唐五代已肇其端,韵母也有阴阳对转的可能。 按《汉语大词典》“脸波”条立二义:一为眼波,解释为“形容女子目光清澈,流转如波”,举白居易《天津桥》诗及张泌、欧阳炯《菩萨蛮》词;二为泪光,举韦庄《汉州》诗等。窃谓第一义项所举之一诗二词均不宜作“眼波”解,立义根据似嫌不足。第二义项所举例证亦在疑似之间,值得进一步研究。 脸波儿liàn bǒr形容妇女目光清莹,流转如波。也指泪光。例:给人递目光~。 ❍ 目光~羞涩红润。 ❍ ~目光上泪涟涟的。 《辞源》:“脸波,形容妇女目光清莹,流转如波。也指泪光。” 脸波liǎn bō❶眼波。白居易《天津桥》:“眉月晚生神女浦,~~春傍窈娘堤。” ❷泪光。韦庄《汉州》:“十日醉眠金雁驿,临歧无限~~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