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激励法
亦称“头脑风暴法”。一种通过集体讨论方式来获得创造性的问题解决途径的方法。它最早是由美国广告代理商奥斯本于1939年根据自己的成功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具体做法是:先组成一个5—12人的小组(以6—7人为最佳),成员水平最好接近。再产生一名组长。若组长不作记录,则另选一名记录员。进行讨论时,大家先围坐在一起,以轻松的谈话创造一种愉快的氛围,然后大家针对问题,畅所欲言。讨论时成员需遵守下列4条规则:
❶不评价更不能嘲笑别人提出的想法;
❷追求不为常识所束缚的奇特想法;
❸不计较所提方法的优劣,提倡越多越好;
❹尽可能丰富、完善别人已提出的想法,但不作批评。记录员要记录下所有提到的想法。而后,小组成员对这些想法作进一步的分类、评定,使其中一些创造性方法实用化,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心理学研究表明,该法的真正效用在于它对人们的思维状态有一种预热效应。通过脑力激励法讨论之后,人们的思维会处于异常活跃的高激活状态。此时若再进行单独思考,则创造性可以得到最佳发挥。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已成为一种应用颇为广泛的问题解决方法。
脑力激励法naoli jilifa
一种通过集体讨论方式来获得创造性的解决途径的问题解决方法。它最初是由美国广告代理商奥斯本于1939年根据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对该法进行了大量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该法的作用和原理。
脑力激励法的讨论集体一般由5~12人组成,以6~7人为最佳。小组成员水平最好基本接近。小组组成后,先产生一名组长。如果记录员不是由组长代替,则还需另选一名记录员。
进行讨论时,大家先围坐一起,先以轻松的谈话造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然后大家分别自愿发言或轮流发言,针对问题,畅所欲言地提出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解决办法。讨论时,小组成员必须遵循这样四条规定:
❶不评价更不能嘲笑别人提出的想法;
❷追求不为常识束缚的奇特的想法,这类想法尤应受到欢迎;
❸不计较所提方法的优劣高低,所提方法越多越好;
❹尽可能丰富、完善别人已提出的想法,但不作批评。
讨论时记录员记录所有提出的想法,不可漏掉一个。
各种想法记录下来之后,通过进一步的分类、评定,就可使其中一些创造性的方法实用化。从而使问题得到创造性的解决。
脑力激励法的提倡者认为,个人掌握的信息、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固有的思考问题的模式,会倾向于用经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往往难于找到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但是,如果将多个人凑在一起,信息、知识和经验就是多种多样的了。一个人旧有的信息、知识和经验,对于别人往往可能是新奇的,能够启发别人新的思路。如果是相近的,也可以比较其中的异同。不同信息和想法的交流,会激发人们旁通思维的作用,扩大产生所思想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新近的研究结果证实,脑力激励法的真正效用,在于它对人们的思维状态有一种预热效应。通过脑力激励法讨论之后,人们的思维会处于异常活跃的高激活状态。此时如果再让人们单独进行思考,则人们的创造性可以得到最佳发挥,提出更多、更具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但是,如果一直在群体中讨论,则效果比先用脑力激励法进行预热后单独思考要差。这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要想真正造成奥斯本所期望的那种不评价的相互支持气氛是很困难的。如果这种气氛没有得到实现,那团体的背景也会成为一种限制,使团体成员的不同想法受到抑制,团体讨论会朝着达成一致理解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人们的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脑力激励法的简单易行,使得它成了世界性的应用最为广泛的问题解决方法之一。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证实,在脑力激励法中加入一个单独思考的中间程序,使它成为集体讨论——单独思考——集体讨论的模式,那就成了一种十分有效创造性思维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当前学校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直接去思考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事实证明,尚未成年的学生常常能够找到可以真正解决学校和社会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想象力、旁通思维和创造性会在这种实际的问题解决训练中得到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