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微粒说
牛顿最早提出的关于光的本性由粒子组成的一种观点。 并且用经典力学的质点模型成功地计算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牛顿跟惠更斯关于光的本性进行了著名的辩论。由于牛顿粒子说理论的胜利,光的微粒说统治了一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托马斯·杨的波动说提出后才被推翻,波动说持续到19世纪末。1905年爱因斯坦又重新提出的微粒学说,但不排斥光的波动学说,爱因斯坦在解释光电效应跟光的频率有关而不跟光强有关时,提出了著名的光量子方程E=hv,P= ,把具有波长λ,频率为v的光同具有能量为E,动量为P的粒子相联系,并提出光的传播就如一束连发的“炮弹”,粒子就称之为光子,于是光由“光子”的粒子组成,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双重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