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血管造影术
是一种放射诊断技术,将造影剂注射于主动脉或供应脊髓的各根动脉内,使脊髓动脉显示出来的一种技术。用于诊断脊髓的血管性及压迫性病变,常用的造影方法有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与脊髓静脉造影二种。
(1)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是脊髓放射诊断技术上的新进展。过去采用主动脉中流造影术来显示脊髓动脉,由于需要在主动脉内注入大量造影剂,可泛流至脊髓血管内引起脊髓损害而致截瘫,近来已摒弃不用。主张将造影剂经导管选择性地分别注入到脊髓根动脉内以显示相应节段的脊髓动脉。因此,称为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操作方法:颈段与上胸段脊髓由椎动脉或肋颈干颈深支发出的根动脉供血,故其动脉造影需通过两侧椎动脉或肋颈干的选择性插管来完成。有些病例还须进行甲状颈干造影。中胸段脊髓由第4~7肋间动脉的根动脉,下胸与腰骶段脊髓由第9~12肋间动脉或第1~2腰动脉的根动脉供血,动脉造影需通过相应节段的肋间动脉与腰动脉插管造影来完成。一般于造影前先根据临床表现、脊髓碘油造影或核素脊髓血管造影初步了解病变可能存在的位置,然后在局麻下,用Seldinger法由股动脉插入导管,在电视屏监视下经主动脉将导管分别依次插入病变上下数个体节的两侧肋间动脉、腰动脉、椎动脉或肋颈干内,每条血管依次分别检查。常先注入造影剂(一般用60%conray)2~3ml,在电视屏监视下或拍片一张进行观查,如发现该动脉向脊髓供血,则可再注入造影剂7~8ml,进行正侧位连续X线摄片。在条件许可时,还可采用X线直接放大摄影术或减骨相以使脊髓动脉显影更加清晰。上述脊髓选择性动脉造影适用于诊断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肿瘤、闭塞性脊髓血管病或椎间盘突出等。一般较为安全,很少产生并发症。有人报告在腰大动脉(Adamkiewicz动脉)内注药时可引起双下肢痉挛或感觉异常,但多为短暂性,不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因此,同一条血管在检查时如需再次注药,应与上次间隔十分钟以上。如需检查多条动脉而病人不易耐受时,检查可分期进行。
(2) 脊髓静脉造影: 脊髓硬脊膜外有丰富的静脉吻合网,经椎间静脉与椎静脉、肋间静脉、腰静脉等相通 。过去脊髓静脉造影多采用穿刺棘突或椎体,向骨髓内注入造影剂,近来则改用静脉内插入导管注射造影剂而使其显影。目前常用者为腰部脊髓静脉造影,其法为经股静脉插管至腰升或髂内静脉,每次注入造影剂25~40ml,作X线连续摄片。本法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可用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髓肿瘤等。其中尤其是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最为适用,由于其对硬脊膜囊压迫不重,故脊髓碘油造影可表现正常,而脊髓静脉造影则可见硬脊膜外静脉丛与根静脉受压,故对碘油造影阴性而有临床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大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