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脊髓挫裂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脊髓挫裂伤 脊髓挫裂伤脊髓挫裂伤最常见,多继发于脊柱骨折脱位。因系钝性损伤,故损伤范围常比较广泛,所引起的截瘫也比较严重。挫裂伤可在硬膜、脊髓和脊髓血管造成一系列的病理改变。病变的轻重和暴力大小有直接关系,暴力大者不但局部脊髓可能全部被挫伤,其上下相邻数节的脊髓组织也可能因牵拉、压挤、水肿或血运障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故神经缺陷高于损伤平面或伤后截瘫平面不断上升者预后多不佳。 图1 脊神经支配的皮区 临床可作Queckenstedt试验、H反射试验、皮质诱发电位(S. E. P.)等检查协助诊断。 (1) Queckenstedt试验: 轻度挫伤奎肯试验及脑脊液化验检查可无异常发现。较重或严重脊髓挫伤奎肯试验可为部分性或完全性梗阻,脑脊液化验可见新鲜出血,偶见挫伤之神经组织碎片。脑脊液蛋白含量初期与出血量相一致,以后蛋白含量随有无梗阻而变化,梗阻者蛋白增加。X线平面检查,除颈椎和下腰椎外,脊髓损伤程度与脊椎骨折脱位成正比。脊髓造影的常用药为碘苯酯Myodil和Conray。脊髓轻度挫伤,碘剂可部分通过,严重挫裂伤可完全梗阻。梗阻平面与损伤平面一致,造影剂呈梳状,晚期因有粘连,梗阻平面以下呈蜡泪状,若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碘剂可呈杯口样缺损。神经根囊撕裂,碘剂可进入囊内而呈束袋状。 (2) H反射试验: 即刺激腓总神经则腓肠肌收缩。该试验可测定脊髓中央灰质神经元联合的完整性。伤后H反射持续消失,则说明脊髓神经元联合破坏。 (3) S. E. P.: 如连续刺激周围神经,每秒20次以上,可在相应的大脑皮层区记录到累加的感觉诱发电位,持续约半秒钟双侧S. E. P.正常,说明后束传导正常。这一检查方法目前尚不能用于临床。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X线片、脑脊液动力学及化学检查和特殊造影等一系列检查,诊断多无困难,但在损伤早期,要确定是器质性损伤还是暂时性的功能抑制,以及器质性损伤的程度,仍有很多困难。在鉴别诊断方面本病应与椎间盘脱出、脊髓空洞症,癔病性瘫痪、硬膜外脓肿、脊髓血管畸形出血、脊髓肿瘤或脊髓炎鉴别。 图2 Brown-Sequard综合征示胸髓右半侧横断所产生的运动和感觉丧失的范围 脊髓不全挫裂性损伤 布朗、塞卡尔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多发生在颈髓或上部胸髓。伤侧平面为下神经元瘫痪及各种感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图2)。因刀刺伤者,症状比较整齐、典型,因脊柱骨折脱位所造成的半侧损伤典型者少,多数仅系伤侧肌肉瘫痪较重,痛、温觉较好,对侧肌肉瘫痪较轻,但痛温觉丧失较多而已。如半侧损伤发生在脊髓圆锥或马尾,则运动和感觉丧失都只限于伤侧。 图3 脊髓中央综合征的横切面图 ![]() ![]() 1.薄束 2. 楔状束 3. 皮质脊髓侧束 4. 脊髓丘脑侧束 图4 脊髓前角损伤的横切面图 1.薄束 2. 楔状束 3.皮质脊髓侧束 4.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前部综合征 脊髓前半部损伤常累及脊髓前角、侧角、前束及侧束,甚至也可累及部分后束。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运动、痛、温觉,大小便功能、血管舒缩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唯后束功能大部或全部保留,脊髓前部综合征的产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❶椎体后缘直接压迫脊髓前部; ❷脊髓前部血管损伤; ❸脊髓后束纤维粗大,对外伤有较强的抵抗力。 脊髓中央综合征 脊髓灰质血运丰富,对损伤敏感,因而脊髓挫伤后易发生中央出血性坏死,临床多见于颈髓损伤,其特点为近端(上肢)瘫痪较重,而远端(下肢)瘫痪较轻(图3)。因在皮质脊髓侧束中到颈髓或胸髓去的纤维靠近脊髓中央,故受伤较重,而到腰髓或骶髓去的纤维靠外,故损伤较轻。 脊髓前角或前根损伤 前角损伤多因前角内出血或空洞形成所致,可为单侧或双侧,可累及几个节段(图4)。临床表现仅为受累肌群呈弛缓性瘫痪。单纯神经根损伤较少,好发于单侧,累及范围较小。前根损伤后,神经膜套撕脱,脑脊液漏出,局部可形成囊袋状,碘剂造影可进入囊内,借此可与前角损伤鉴别。 ☚ 脊髓压迫 马尾神经损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