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脊椎结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脊椎结核

脊椎结核

脊椎由于承重大、劳损多和松质骨多等特点,其发病率最高。在整个脊柱中,又以腰椎的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颈椎较少,骶、尾椎最少。在脊椎结核中,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椎体病变向后蔓延,可侵犯邻近椎弓根和横突。但孤立的椎弓结核极为少见。颈椎或胸椎的椎管内为脊髓,因此颈椎或胸椎结核可压迫脊髓引起截瘫。腰椎椎管内为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故腰椎结核合并截瘫的很少见,但可因腰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相应症状。
颈椎结核 比较少见。在整个颈椎中以颈5、6的发病率较高。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是主要症状。颈1、2受累时疼痛在枕骨下方,头部旋转受限较明显。来自上部颈椎结核的寒性脓肿常见于咽后壁,来自下部颈椎病变则多见于食管后方。脓肿可下垂到一侧或两侧锁骨上窝,也可向体外、咽腔和食管内穿破。椎体破坏严重的可见后凸畸形。病人常用双手托住下颌部。咽后脓肿大者可阻碍呼吸道,病人张口喘气,睡眠时鼾声甚大。X线片可见生理弧度改变,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厚。
本病应与寰椎自发性脱位、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颈椎骨髓炎和骨肿瘤鉴别。自发性脱位常见于儿童,多发生在咽部炎症之后,X线片显示寰椎向前脱位,但无骨质破坏,椎前软组织稍厚。骨髓炎发病急骤、X线片可见骨质广泛破坏,大块死骨及骨膜新骨形成。骨肿瘤多不侵犯椎间盘,和结核不同。
因颈椎血供丰富,病变容易吸收,故颈椎结核常能通过保守治疗而治愈。如保守治疗无效或发生截瘫则需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可作颅骨牵引,将后凸畸形矫正,使病椎前缘张开,以便清除椎体病灶和从前方进行减压。病灶清除干净可放入“T”型髂骨块,进行前路植骨。如此,可使矫正畸形,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和脊柱融合四个目标一次完成。
胸椎结核 比较常见。但上胸椎发病率较低,从胸6开始发病率逐渐升高,而以胸12为最高。背痛和局限性后凸是最早的症状和体征。病变刺激神经根则引起肋间神经痛。脓肿多位于椎旁,少数见于背部脊柱两侧。下胸椎病变的脓肿可下降到腰大肌,或沿腰大肌流注到大腿上部。椎旁脓肿可穿破胸膜形成局限性脓胸,或穿入肺或支气管形成支气管瘘。X线片可见胸椎后凸增加,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旁阴影增大。本病须与骨髓炎和骨肿瘤鉴别。
一般可先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已发生截瘫的则须手术治疗。手术途径一般均可采用以肋骨横突切除术为代表的前或后外侧入路(图1 ),胸4~10之间可采用经胸腔或胸膜外入路。病灶清除干净的可进行前路植骨。下胸椎(胸11~12)合并腰大肌脓肿的可采取肾切口。
腰椎结核 在整个脊柱中以腰椎的发病率最高。腰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活动受限是最早的体征。病变刺激神经根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寒性脓肿常见于两侧髂凹,腰三角或大腿上部。脓肿偶可穿入腹腔或肠管。X线片可见腰椎生理弧度改变,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两侧腰大肌阴影常增宽。本病应与强直性脊柱炎、骨髓炎和肿瘤鉴别。腰大肌寒性脓肿应与化脓性腰肌炎、肾结核或腹腔后淋巴结核所引起的脓肿鉴别。
一般可先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行病灶清除术。腰12结核可采用肾切口,腰以下可采用两侧倒八字切口,以上均为腹膜外途径。如无特殊需要,应避免采取经腹腔途径。

图1 肋骨横突切除术

a.手术时体位及切口 b.横切面图,示横突及肋骨后段已切除,显露病椎、死骨及椎旁脓肿


骶尾椎结核 骶尾椎结核最少见。因5个骶椎融合在一起,故疼痛和活动受限都不明显。只在病变压迫骶神经或脓肿增大才出现症状。骶椎结核的脓肿常出现在骶骨前方,也可出现在骶骨后方或下垂到肛门附近。骶前脓肿偶可向乙状结肠穿破,肛门附近的脓肿(包括尾骨结核的脓肿)都可向体外或向肛管内穿破。X线片可见骶、尾椎骨质破坏或死骨形成。本病应与骶骨的脊索瘤、骨巨细胞瘤或单纯肛门瘘鉴别。
一般可先采取保守疗法,保守治疗无效可作病灶清除术。上骶椎的手术途径和下腰椎相同。中部骶椎病变可采取后方途径,切除骶管后部骨质即可显露骶神经及其前方的病灶。下骶椎及尾椎病变可采取截面位及肛门后方正中切口。
椎弓结核 可继发于椎体结核或与椎体结核同时存在,孤立的椎弓结核比较少见,只占整个脊柱结核的1%左右。其中以发生在腰椎者最多,胸椎次之,颈椎最少。在椎弓的各部位中以棘突和横突最常见。主诉多为局部肿胀、疼痛和放射性神经痛。脊柱多无畸形,活动受限不明显。寒性脓肿多出现在背部正中线附近,也可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位于胸椎者可产生截瘫,位于腰椎者可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约半数病人合并肺或他处骨结核。X线片可见椎弓的一部分呈溶骨性破坏(图2),细碎死骨及周围骨的反应性致密不易显示。易误诊为脊髓或椎弓肿瘤、腰椎间盘脱出症等。如无截瘫或明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可采取保守治疗,否则应行病灶清除及脊髓减压术。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 主要发生在颈椎和胸椎,很少发生在腰椎。在整个脊柱中截瘫的发生率为10%左右而椎弓结核则为2.5%。截瘫多发生在骨病变的活动期,乃脊髓受结核性物质直接压迫的结果,可称为骨病变活动型截瘫。但当骨病变已治愈,脊柱有严重后凸畸形,或椎管内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硬膜增厚,脊髓长期受椎体后缘的磨损,或受增生的纤维组织和硬膜的压迫,都可使脊髓逐渐发生纤维变性,最后失去代偿能力而发生截瘫,可称为骨病变治愈型截瘫。前者手术治疗效果好,后者则差,而以卧床休息为主的保守治疗,反而可使大多数病例的症状减轻。

图2 椎板及两侧关节突间关节结核

34关节突间关节破坏,间隙增宽,腰4椎板上缘破坏


脊髓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大脑对运动和大、小便功能的控制及感觉的传入。各种功能丧失的程度都可以用截瘫指数来表示。“0”代表功能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完全丧失。如某一病人其自主运动能力完全丧失,感觉及二便功能部分丧失,则该病人的截瘫指数为“2”“1”“1”,即为“4”。如此,三种功能完全丧失的指数为“6”,三种功能完全正常的指数为“0”。截瘫指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脊髓三种功能丧失的程度,既便于记录,又便于观察截瘫的发展情况,还可帮助选择治疗方法。本病须与癔病性瘫痪、脊髓肿瘤、高位椎间盘脱出、脊髓炎、硬膜外脓肿、蛛网膜炎等鉴别。
在治疗方面,骨病变活动型截瘫,截瘫指数在“3”以下的,可采取短期的保守治疗,在此期间如截瘫指数下降,可继续保守,或仅作病灶清除术;如指数上升,则应及时手术。指数在“3”以上的,应尽快地施行病灶清除及减压术。减压方法有后路减压、前路减压和前外侧减压三种。除椎板结核所造成的截瘫外,单纯使用后路减压的效果常不够理想。目前常用的是后两种减压的方法(图3),因能和病灶清除术同时进行,故疗效比较可靠。前外侧减压及病灶清除术,因关节突切除后,椎体易发生侧向移位,应在适当时间作融合术或当时植骨融合。骨病变治愈型截瘫初发时多为不全瘫,经卧床休息、抗结核(因不能排除微小病灶复发)及其他支持疗法后多能有所减轻,以后可采取后路融合、支架保护、减轻工作等措施,以免截瘫再度加重。

图3 前外侧减压及病灶清除术

a.脊髓的前方和侧方已显露,压迫脊髓的死骨正被取出b.横切面图。术侧横突、椎板、关节突间关节、椎弓根及肋骨后段已被切除,充分显露脊髓的前方和侧面。压迫脊髓的死骨正被取出

☚ 骨与关节结核   关节结核 ☛
000086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3: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