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脊柱融合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脊柱融合术fusion of spine系骨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陈旧性脊柱骨折脱位、脊柱结核造成骨严重破坏、脊柱滑脱等脊柱疾病。方法是:将待融合的脊椎关节上下各2个椎板充分暴露并造成粗糙面,将备好的骨条紧贴在两侧椎板,然后按层固定缝合组织,愈合后则附植骨条与椎板融合成一体,关节亦融合成死关节,则病变可消除。 脊柱融合术 脊柱融合术脊柱融合术是在脊柱节段之间,造成骨性连接,消除该段脊柱的活动,以矫正畸形、改善功能、稳定脊柱、消除或减轻症状。此手术分为前融合术、后融合术及后外侧融合术三类。各类又有不同的方法。前融合术又称椎体间融合术,在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融合术有仅融合棘突的Albee法;融合椎板及椎间关节的Hibbs法及大块“H”形植骨融合法,现常用改良Hibbs法即后外侧融合术,在两侧横突间植骨融合。 “H”形脊椎后融合术 常用范围: ❶脊柱畸形矫正后维持已矫正的位置,例如脊柱侧凸。 ❷脊柱不稳,例如峡部不连、脊椎滑脱症、脊椎骨折脱位、半脱位及不稳定骨折等。 ❸因疾病破坏了椎体,使之失去支撑作用,例如脊柱结核。 ❹椎间盘摘除后该处椎间隙空虚。 融合范围及方法的选择: 脊柱的承重功能主要在椎体。前融合术符合承重力线,融合牢固,形成假关节之可能性少,所需植骨少,融合范围可尽量减少,但显露较复杂,手术难度和危险性较大,不易作长范围融合。下腰椎前融合术并发症较多,因此目前很少采用。后融合术融合部位在椎骨附件,不在承重线上,力学上处于不利地位,不够牢固,易产生假关节,融合范围较病变区为长,但显露较易,并发症少。前融合术只需融合有病变的相邻椎体,后融合术需包括上下各1~2个正常椎骨,脊柱侧凸病人,矫正畸形后需融合整个原发曲线的长度。第一颈椎不稳时需包括枕骨。第五腰椎不稳时需包括骶骨。需行前路或侧前方手术者,常用前融合术。需行后路手术、需长范围融合或单纯行融合术者,常用后融合术。后路手术而需作椎板切除术者,行后外侧融合术。 手术原则: 术前需根据正、侧位X线片确定病变部位及需融合的范围。术中根据可靠之骨性标志定位,必要时手术台旁X线摄片定位。行前融合术时,需将椎间盘、软骨板及病骨凿除,露出健康松质骨,但不得进入过深,以免损伤脊髓。植骨片应较骨间隙的上下长度稍长,使其紧密嵌入。行后融合术时,需将椎板表面骨质掀起一薄层,必要时除去椎间关节的软骨,植入足量的松质骨。在固定脊椎与活动脊椎交界处,应力较大不易融合,常需加用钢丝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植骨来源以自体髂骨为好,但作长范围融合术时,自体骨不够,则需用库存同种骨。颈椎前融合术后,用石膏围领制动6~8周;胸、腰椎用石膏床制动8~12周,至X线片显示已融合时止。后融合术后,需加强外固定,颈椎用头、颈、胸石膏固定;上胸椎用带领石膏背心固定;胸、腰椎用石膏背心固定;腰骶部用带一侧或双侧大腿的石膏背心固定。固定时间3~6个月,直至X线片显示牢固融合。 ☚ 椎板切除术 植骨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