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脊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脊柱jǐzhù人和脊椎动物背部纵向的主要骨骼。 脊柱jǐ zhù人和脊椎动物背部的支架骨。也叫脊梁骨。1851年合信《全体新论·脊骨肋骨等论》:“在二十四脊柱之中,分颈骨七节,背骨十二节,腰骨五节。”1880年柯为良译《全体阐微》卷一:“脊柱半爿图: 1. 首节;2. 次节;3. 颈第七块;4. 第十块背骨;5. 第五块腰骨;6、7. 钩骨;8. 尾闾骨;9. 后支;10. 脊旁孔。”◇脊椎、背脊骨、脊骨。 脊柱【同义】总目录 脊柱脊梁骨 各部的骨 各部的骨构成头颅的骨头:颅(颅骨) 卢 髑儿 头骨 ☚ 骨头 尸骨 ☛ 脊柱clumna vertebralis脊椎动物的中轴骨骼之一。位于身体背中线上,由若干形态不规则的脊柱骨、前后相互关节和韧带相互连接而成。具支持身体、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的作用。圆口类不具脊柱。其他种类分化程度亦不同。低等种类如鱼,可分为躯干椎和尾椎两部分。在陆生脊椎动物一般区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5部分。一个典型的脊椎骨可包括下列5部分:椎体、髓弓、髓棘、脉弓、脉棘。髓弓和脉弓分别包绕脊髓和尾部血管;前后脊椎骨以椎体相关节。根据椎体前后关节面的形态把脊椎骨分为5类: 脊柱 脊柱jizhu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中轴骨骼。它支持头颅、并参与构成胸腔、腹腔和盆腔。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人的脊椎由33块形状不规则的脊椎骨组成,按所在位置不同分成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愈合成1块骶骨,尾椎4块愈合成1块尾骨,实际脊柱有26块骨。脊柱从侧面看,有4个生理弯曲,它使人的重心大致落在人体的中轴线上,从而保持直立时的平衡,减轻震荡,有利于劳动和负重。如果出现畸形,如脊柱侧弯、驼背、鸡胸等,将不同程度影响运动功能,还会使呼吸运动发生障碍。 ☚ 颅骨 骨盆 ☛ 脊柱 脊柱jizhu位于身体背部的一串骨骼,(见下页图)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分颈、胸、腰和骶尾四个部分:颈部由7块颈椎组成;胸部由12块胸椎组成; 腰部由5块腰椎组成;骶尾部由骶骨和尾骨组成。脊柱是人体躯干的支架,上承头颅,下与髋骨相连。在脊柱的中间有一管道,称椎管,里面容纳脊髓。每块脊椎骨的椎体有椎间盘像“垫子”一样起着增加弹性和缓冲震荡的作用。脊柱可作多方向的运动:前屈达90°,后伸到30°,侧屈达20°~30°,侧旋达45°,腰部的活动范围更大。正常人的脊柱从侧面看有四个明显的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这样可增大胸腔和盆腔的容积,并使人体重心后移,有利于保持直立。这样的弯曲形似弹簧,可缓冲从脚下传来的对脑的震荡和冲击,并使脊柱更富于弹性,充分发挥其支撑、承重、运动等功能。 脊柱及其活动范围 ☚ 关节 胸廓、足弓 ☛ 脊柱spine系躯干骨的组成部分。脊柱位于背部的正中央,作为躯干的中轴,前面悬挂脏器,上承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参与构成胸廓、腹腔和骨盆的后壁。在脊柱的中央有椎管,容纳脊髓。因此,脊柱具有支持体重及保护脊髓和内脏的功能。此外还有广泛的运动功能。正常脊柱由33~34个脊椎所组成,其中24个是真椎,9~10个是假椎,其中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部由5个骶椎组成、尾部由4~5个尾椎组成。脊柱正常有4个弯曲,即颈椎前弯、胸椎后弯、腰椎前弯、骶尾后弯。椎体可有畸形、融合、发育不全及异常弯曲等;外伤亦较多见,有的后果严重。 脊柱 脊柱Ji zhu位于背部中央,构成人体的中轴,具有支持身体,保护脊髓和内脏的作用,还能做一定的运动。成人的脊柱由26块椎骨组成(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和尾骨各一块)。每块椎骨都是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骨的椎孔延续成椎管,其内容纳脊髓。相邻椎骨之间借椎间盘连接,它由软骨构成,具有弹性垫的作用。 1.椎体 2.椎弓 3.椎孔 4.棘突 椎骨的结构(胸椎) 从整体上看,脊柱的上端承托颅骨;12块胸椎借肋骨与胸骨相连构成胸廓,保护胸腔脏器,参与呼吸运动;骶骨、尾骨和髋骨共同围成骨盆,保护盆腔器官。脊柱正面观:自上而下,椎体逐渐加大;侧面观:呈“S”形,有颈、胸、腰、胝四个生理弯曲。这是人类直立姿势所特有的特征,它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随着小儿抬头,坐立与走路等行为过程逐渐形成的。其中颈、腰曲向前,胸、骶曲向后,类似弹簧功能,缓冲走路、跳跃时对脑的冲击和震荡;同时增大了胸腔和盆腔的容积,并使重心后移,利于直立。在整个儿童期,脊柱都未发育成熟定形、因此应注意合理营养,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姿势,防止脊柱侧曲、驼背。 1.颈椎 2.胸椎 3.椎间盘 4.腰椎 5.骶骨 6.尾骨7.棘突 8.颈曲 9.胸曲 10.腰曲 11.骶曲 人体脊柱a、正面观b、侧面观 ☚ 关节 循环系统 ☛ 脊柱 脊柱Jizhu由椎骨、骶骨、尾骨以及连接它们的椎间盘、关节、韧带所构成的一条长柱形结构,其长度相当于本人身高的40%左右。由于椎间盘具有缓冲作用,其厚度与受压情况有关,因此人的身长在一昼夜间是变化的,即早上最长,晚上最短,约相差2—3厘米。 ☚ 儿童关节的特点 胸廓 ☛ 脊柱俗称“脊梁骨”。人和脊椎动物的中轴骨胳,若干形状不规则的椎骨由椎间盘、韧带互相连接而成。 脊柱vertebral column,spine由颈、胸、腰椎和骶、尾骨及其间的连结构成。成人脊柱长约70cm,女性和老年人略短。侧面观,脊柱有颈、胸、腰、骶四个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脊柱的弯曲使其具有弹性,可减轻震荡。脊柱可做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脊柱 脊柱脊柱(图1)位于背部中央,上承颅,下接下肢带;由24块椎骨及骶骨与尾骨以关节、韧带和椎间盘等连结而成;是一个复杂的、可控的、既能灵活运动又极稳固的构造。其功能有三: 即承负体重,保护脊髓与脊神经,保证头、躯干和骨盆的正常运动。各椎骨之间运动度甚小,但累积运动相当大,椎间盘在其间发挥了主要作用,各椎骨间的关节只是发挥了引导运动的作用。从侧面看,成人脊柱存在着颈、胸、腰和骶曲,一方面是进化的结果,另方面在个体发育中也是随着功能的发展而逐渐出现的。凹向前的胸、骶曲于胎儿时期已存在,凸向前的颈、腰曲则分别于婴儿抬头及站立时方逐渐加强和出现的。这些曲的形成,在形态上则是和椎间盘的前后厚薄有关。弯曲赋于脊柱以弹性,和椎间盘一起可缓和行走跳跃时对脑的冲击与震荡。从前面看,椎体由上而下依次加大,至骶髂关节以下乃突然缩小,这与承受递增的体重有关。从后面看,椎骨的棘突构成背正中的隆嵴,两侧与横突等构成沟槽容纳坚强的竖脊肌(骶棘肌)。 图1 脊 柱 椎骨的连结 椎骨的连结多种多样,包括椎间盘,各种韧带和关节突关节(图2)。 椎间盘 椎间盘是邻位椎体间的主要连结,盘的周围由多层交织的坚韧纤维软骨环构成,名为纤维环,其外层的白纤维特多并与椎骨上、下面紧密结合;盘的中心偏后部分充满白色胶冻状脊索的残存物,叫做髓核。椎间盘富有弹性,能承受压力和减少振荡。成人椎间盘可能出现退行性变,环破裂髓核逸出,压迫神经根可能导致一定的腰痛和神经症状。各椎间盘高(厚)度的总和约为真椎体高度总和的1/4;胸部中分椎间盘最薄,向上、向下逐渐加厚,腰部者最厚,颈部者较厚; 盘厚处邻位椎体间的运动幅度即较大。 脊柱的韧带 脊椎的韧带众多,不但连结骨,也常供肌的附着,主要的是: ❶前纵韧带上窄下宽,由枕骨基底部向下延伸,紧连于寰椎前结节、真椎体上、下缘和椎间盘前面,直达骶骨盆面上分,能制止脊柱过伸。 ❷后纵韧带较窄,自枢椎体后方延向下,与各椎间盘及椎体上、下缘紧密连结,直达骶椎体后方;它正对椎体(特别是腰椎)处较窄,与体之间留有空隙。 ❸棘上韧带是连接第7颈椎及其下各椎骨棘突尖的纤维束,下端达骶中棘。以上三韧带的浅纤维张过3~4个椎骨,深层纤维仅连结邻位椎骨。 ❹棘间韧带是张于邻位棘突之间的纤维膜,胸部者短,腰部者厚而长。 ❺项韧带是具有弹性的膜,结构上与棘上、棘间韧带同源,并起肌间隔的作用。它向上附于枕外隆凸,下达第7颈椎棘突,向前附于寰椎后结节和2~6颈椎棘突。 ❻黄韧带的构成以弹力纤维为主,自上位椎板下缘及内面张至下位椎板下缘及外面 (在后正中线处稍有窄隙,容静脉通过),将一系列叠瓦状椎板连为一体,封闭椎管。其在颈部者薄,宽而长,胸部者厚而短,腰部者厚而较长。 ❼横突间韧带张于邻位横突之间,颈部者纤维束较少,胸部者呈索状,腰部者薄如膜。 关节突关节 关节突关节由邻位椎骨上、下关节突组成,属平面关节,活动度颇小。关节囊在颈部者松弛,胸部者紧张,腰部者增厚。因各下关节突多位于下位椎骨上关节突的后方,故椎间关节多能限制上位椎骨向前移位,颈椎关节突关节面略呈水平位,故在颈部可有椎骨脱位而不伴随骨折。邻位椎骨之间的活动受椎间盘、椎间关节和各韧带的限制虽然很小,但各真椎之间运动的总和却很大。整个脊椎能作较大幅度的屈伸、侧屈(展、收)和环转运动。运动幅度: 屈,在颈部最大; 伸及侧屈在颈、腰最为显著;环转运动以颈部最灵活,腰部次之; 而胸部却有少许旋转运动,脊柱侧屈时常伴有旋转运动。 图2 椎骨的连接 此外,骶骨与尾骨之间的连结主要包括两部之间薄弱的椎间盘及前纵、后纵韧带的下续部分。棘上韧带的延续部分几乎完全封闭骶管裂孔,名为骶尾背浅韧带。骶骨角与尾骨角借角间韧带围成孔; 骶尾外侧韧带张于骶骨下外侧角和第一尾椎横突之间,亦围成孔。枕骨、寰椎与枢椎之间的连结,见“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条。 椎管 椎管由椎体、椎弓及其间的连结构成,上至枕骨大孔下缘,下达骶管裂孔;其横断面积以脊柱运动幅度较大和脊髓的膨大与马尾所在部较大,略呈三角形,而胸部者较小,略呈圆形。椎管容纳脊髓、神经根、脊髓被膜、动脉和静脉丛及脂肪等。 椎间孔 椎间孔实际上是一短管,由邻位椎骨上、下切迹构成其上、下界,前界辅以邻位椎体及椎间盘,后方以关节突、关节囊为界,其内容纳脊神经、脊神经节和出入椎孔的血管等。脊柱运动幅度较大部位的椎间孔也较大。椎间孔内出现纤维束,将孔分为二或更多小孔的情况并不少见。在骶骨前面及后面只能看到与椎间孔相通的骶前孔与骶后孔。椎间孔周界的病变可能累及通过孔的神经与血管。 脊柱的血液供给 椎骨及其连结的血液由节段性的动脉,如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等发支供给,亦接受颈升动脉、椎动脉和骶外侧动脉等发出的节段性支。它们都有小支自前外侧面进入椎骨,另更有较大的分支通过椎间孔进入椎管,再分支分布于椎骨等及管内结构。在成人,营养椎体的动脉不进入椎间盘。所有动脉都有静脉伴行。静脉构成椎外静脉丛和椎内静脉丛,而两丛又彼此沟通,并且与体壁、盆底的静脉以及颅内硬脑膜窦交通。 ☚ 颞下颌关节 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 ☛ 脊柱vertebral column;spine;back-bone 脊柱jǐ zhùspinal colum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