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脉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脉道

脉道

在《四部医典》的《论说本》第四章里记载:“人体内互相联关的血脉可分初成脉、依存脉、连接脉、寿脉四种。”
初成脉在胚胎时期,从脐部分出三岔。一路上行形成脑。巴达干依属于脑,存在于身体的上部。另一路伸向中路,形成命脉。希拉依属于命脉与血,故存在于身体的中部。另一支脉则向下延伸,形成密处。赫依依属于密处,存在于身体的下部。
依存脉有四种
❶形成眼、耳、鼻、舌、身、意等之脉轮,以脑为中心,分支出无数的依存脉。
❷形成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感觉及思维的脉轮,以心脏为中心,分支出无数的依存脉。
❸发育肉体的脉轮,以脐部为中心,分支出无数的依存脉。
❹生育后代的脉轮,以生殖器官为中心,分支出无数的依存脉。依存脉遍布周身,具有养育生长的功能。
连接脉有黑白两种。黑脉为全身血液运行之脉道,又称血脉。由脐部生出的阳脉所形成,归阳,五元中属于空。黑脉以心脏为中心,像树枝一样向上下分布,通贯于全身各部,发挥着养育生长的功能。分跳脉与不跳脉,放血主要在不跳脉上进行。由黑脉主干分支的有滋养血肉的24根大黑脉,其中包括连结于脏腑的八大隐脉,通于四肢的十六根大显脉。又由此生出循行于体表浅部而可针刺放血的黑脉有七十七条,不能针刺放血的要害脉道一百十二条,混合起来,分支小脉共有一百八十九条。在这些小肢脉里,又分出更细微的脉道,分布于机体深层内部和体表浅部以及二者中间,互相连结,网状交错而围绕周身。心脏及黑脉之跳动运行,均受普行赫依之支配。白脉 脑、脊髓及白脉统称为白脉。白脉系连接脉之一种。在胚胎时期,从脐部生出的阴脉所形成,归阴,五元中属水,故又称水脉。脑位于颅腔内,如在《四部医典·论述本》里所说:“脑脉呈白色,犹如海洋”,由无数支白脉所组成。因此,脑有白脉之每或白脉之根之说。脑为司命赫依和能足巴达干所寓之处,又在二者支配下发挥掌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是生命之根本。脑之滋养血液借普行赫依之作用,由心脏通过依存脉供给。脊髓导源于脑,系主白脉,从脑部脉的海洋里,像树根一样向下延伸司传导的水脉有十九条。由脊髓分支的白脉分内脉(隐匿脉)和外脉(明显脉)。像丝线一样连脏腑的内脉有十三条;循行于体内深部的有赫依脉、希拉脉、巴达干脉各四条。赫依脉,分左右两路运行至第七椎与心脏相连,在第十七椎与小肠相连。希拉脉四条,分别在第五椎与肺,十六椎与大肠,九椎与肝、十椎与胆相通。巴达干脉四条,分别在十二椎与胃,十一椎与脾,十四椎与肾,十八椎与膀胱相通。 此外, 尚有赫依、希拉、巴达干混合脉一条,在十三椎处通于精府。连接四肢而明显的外脉有六条,循行于体表浅部的外脉有分布于上肢的两支曲脉,左右两珍宝脉分布于下肢的两支管脉,管脉从第一椎左右各约一寸处直接向下运行,至第五椎复入里与脊柱内之脉道相连接,至十二椎又向脊柱外循行,与精府和肾脏相通,称管脉精肾分支。再往下经尾骨、髋骨之间,然后越髋眼外出,经大腿外侧,历外髁,中趾,止于足心。另分二条由第十四椎外出,自髋骨上显露,向下运行于大腿,沿膝关节,胫骨与大趾之外侧相连,汇集于足心。
外侧之曲脉,自枕骨两侧下头发圜旋处开始,下行至第一椎,两脉相交于此,隐入于里,在肱骨,肩胛骨之间,至此分为两支,一条自关节外出,经羊尾肌(三角肌)至肘部。一条自腋窝外侧出显,至肘部与另一条衔接,绕肘关节循拇指,汇集于掌心。外脉之珍宝脉,始于脑下,经小尖脉尖端,于耳垂下外出,而隐入于锁骨处,向下运行,至腋窝内外出,经肘窝之内侧向下循行,通于无名指,至掌心与曲脉汇合。
寿脉有三条,导源于脑,一条是遍布全身;另一条伴随气息而通行全身,又一条是神游脉。寿脉与气血运行于体内外的一切孔窍相连,因此之故,身体才能生长发育,人体长久存在,它是身体的根本,故称寿脉。

☚ 热能   胚胎 ☛
000216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