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头绪màiluò tóuxù【同】 都是名词;都指有条理;都可以用于文章和事物;都常与“清楚”、“纷乱”等形容词搭配。 【异】 “脉络”适用范围较窄,只用于文章和事物,不用于抽象的事情;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而较多用于书面语;不能和“有”、“没有”、“无”等动词搭配。此外,也是中医指人身的动脉和静脉的统称;“头绪”没有这个意思。[例]这部小说的~相当清楚。“头绪”适用范围较宽,除了用于文章和事物外,还可以用于抽象的事情;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可以与“有”、“没有”、“无”等动词搭配。[例]这个案子太复杂了,现在还没有理出一个~来。 脉络màiluò❶中医对动脉和静脉的统称。 ❷比喻事理的头绪或条理 △ 文章~分明。 ★命脉 来龙去脉 脉络màiluò❶ 〈名〉中医指人身的经络,即动脉和静脉:脉络贯通。 【同义】经络│经脉。 ❷ 〈名〉比喻事理或文章的线索或条理:脉络分明│脉络清晰。 【同义】头绪│线索。 脉络mài luò中医指人身的经络。比喻条理线索。宋·朱熹《<中庸章句>序》:“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 脉络 脉络作者在为再现事物的内部纹理而进行的叙述、论证过程中所留下的思想轨迹。和人体的血脉、经络贯穿全身一样,脉络会把结构文章的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又称“筋脉”、“命脉”、“文脉”、“意脉”。明·王文录《文脉》:“问作文之法,谓有篇联,脉络贯通”。脉络构成的因素大体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以文意为脉,即以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为中心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使文章形成脉络,也称“意脉”; 另一种是记叙性文章以某一事物或人物为线索组织材料,使文章形成脉络。与前者相比,它是具体的、外在的。以文意为脉适用于各种体裁的文章,而以具体事物或人物作线索形成脉络,一般只适用于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意脉是构成脉络的第一要素,文章以意为主,意脉不断,文章才能前后连贯、主题明确、脉络清楚。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好的文章必须做到“内义脉注,跗萼相衔”(《文心雕龙·章句》)。 脉络存在于一切文章之中。布局谋篇,要先梳理文章的脉络。在分析材料、确定文章主旨和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题窍” (即体现文章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关键),是梳理文章脉络的最重要一环。脉络理清了,写作才会得心应手、顺理成章。其写作要求参见“线索”条。 ☚ 复线 筋脉 ☛ 脉络人身的经络,借指事物或文章的线索条理。朱熹《中庸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贯通。” 条理 条理贯(统贯;纲贯) 条(条流;条贯) 统纪 经纪 伦纪 伦脊 伦绪 端序 理路 绪理 条理或途径:腠理 条理或头绪:脉络 络脉 丝脉 条理和层次:板眼 事物的条理:事绪 伦理 文章的条理:眉目(~清楚) 文章的线索条理:筋脉 条理和头绪清楚:脉络分明 诗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独茧抽丝 抽丝独茧 条理清楚,头绪分明且前后连贯:脉络贯通 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有条有理 文章条理分明:纲举目张 纲举网疏 纲举纪张 举纲率目 纲挈目张 条理层次分明:板眼 条理秩序清楚,毫不紊乱:秩然不紊 条理、线条、内容等不清楚:眉目不清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杂乱无章 杂乱无序 历乱无章 散漫无章 凌乱无章 乱杂无章 尨杂无章 错乱无章 东倒西歪,杂乱无章:东横西倒 毫无头绪,纷乱,缺乏条理:茫无端绪
另见:次序 头绪 混乱 整齐 ☚ 条理 有条理 ☛
流派 流派一个流派:一家(自成~) 一门 诗人的流派:诗派 诗词的流派:词宗 词的流派:词派 研究《诗经》的流派:诗派 书法或绘画流派之一:院体 中国画的一个流派:院体派 楷书的各种流派:虞褚欧颜 书法流派和字体风格很多:百家千体 学术的流派:脉络 各种学术流派:九流百家 文章或学术源流和派别:流别 宗教、学术领域的各种流派:三教九流九流三教 古代典籍和学术流派:九京百家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道家 霞门 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诸子百家 百家诸子 九流十家 出于同一流派:一家眷属 不同的流派:异派 异部 异流 异家 宏富的学术流派:鸿硕 非正统的门类、流派:旁门 非正统流派:邪神野鬼 荒谬错误的言论、学术流派等:谬种(~流传) (学术、文艺等方面的派别:流派) ☚ 自成一家 机构 ☛
线索 线索线(内~;暗~) 去向 思维的线索:脉络 主要线索:主线 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蛛丝马迹 蛛丝鸟迹 蛛丝虫迹 蛛丝鼠迹 虫丝鼠迹 马迹蛛丝 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草蛇灰线 蛇灰蚓线 灰蛇蚓线 灰线草蛇 灰线蛇踪 没有线索:无头无尾 (有关事物的点滴情况:线索)
另见:情况 头绪 联系2 ☚ 实情 情况紧急 ☛
文理 文理条理或结构:脉络 路脉 诗文的气势、结构、脉络:气脉 诗文的文理色彩:鹝绶 诗文通畅有条理:条畅 (文章条理:文理)
另见:次序 条理 通顺 ☚ 文笔刚健 笔力1 ☛ 脉络 ☚ 肩膀 胚胎 ☛ 脉络mài luò本指人身的经络。引申为事理或文章的条理线索。陆游《书叹》:“论文有~~,千古著不诬。” 脉络 脉络mailuo亦称“思想脉络”。指作品展现主题意义时的思路处理和叙述体现。 “脉络”在记叙文中最明显。 在事件记叙文中,简单事件的记叙文往往只记一个事件,如鲁迅《一件小事》。这里一件小事完整过程的记叙及其所显示的主题意义,就成为本文的思想脉络。复杂事件的记叙文,往往记叙一连串的事件。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一共写了20多个材料,倘若没有一条鲜明的脉络,文章必定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作者紧紧抓住了“依依惜别的深情”之“情”的线索,以情为思想脉络,勾连全篇,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人物记叙文往往以人物性格的发展及其所显示的社会意义作为文章的脉络。这条脉络常通过人物言行举止、遭遇经历而显现出来。 抒情记叙文一般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完整曲折的事件,它的思想脉络,是作者感情的抒发过程,是通过作者自己感情的波澜跳宕、曲折委婉的线路,而得到表现。 不同类型的记叙文具有不同的思想脉络,而相同类型记叙文的思想脉络也还具有各自的特点。思想脉络是任何一篇文章的核心,它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也将直接表现文章的主题,影响文章的结构。有经验的作者,无不重视思想脉络的问题。 ☚ 线索 剪裁 ☛ 脉络 脉络Mailuo作品展示主题意义时的叙述体现。它与思路有密切的关系,思路是作者的思想“道路”,存留在作者的头脑之中;而把思路具体展示在作品之中,就成了文章的脉络。思路是脉络的基础,脉络是思路的展示。任何好的文章都有自己清晰的脉络,抽去这条脉络,它只能成为支离破碎的材料的堆积。不同文体的文章具有不同特点的脉络,以记叙文为例,可看出脉络在文章中有各种不同的表现。简单的事件记叙文,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记叙,就成为该文的脉络。如契诃夫的《万卡》,通过万卡写信、投信而展示了作者对俄国社会的批判,脉络是很清晰的;复杂事件的记叙文,记叙事件很多,作者必须设置一条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使它们先后有序,才能做到脉络清晰。人物记叙文往往以人物性格的发展及其所显示的社会意义作为文章的脉络,这条脉络则常常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遭遇经历显现出来。抒情记叙文一般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完整曲折的事件,它的思想脉络,则多落实在作者感情的抒发上,通过作者感情的波澜跌宕、曲折起伏而加以展示。对学生作文的脉络指导, 要结合思路的训练进行。引导学生确定好思路,再把它写成提纲,就是从思路发展到脉络的重要步骤。而在写作成文时,又要教给学生利用文章的结构与线索来清晰地展示脉络, 譬如过渡、照应、首尾呼应、再现等技巧都是显现脉络的好方法。 ☚ 人物 情节 ☛ 脉络 脉络人体脉络分血脉(静脉)、隆血合脉(动脉)及水脉或白脉(神经)三种,概括为黑脉(静脉和动脉)和白脉两种。下面从初成脉、存在脉、联络脉、白脉及寿脉等五方面进行叙述。 初成脉 所谓初成脉者,就是胚胎形成后,首先生出的脉络。当胎儿生长到6星期后,从胎儿脐部分出生命依附的红色命脉或搏动脉为主的三种脉,即是脑脉、命脉和阴部脉。 脑脉 是五元中水元素运行的脉络,具有月亮的属性即阴性。它从脐部分支而出后,向上体运行,通过心脏和喉部最后达到头部,在头颅内结成脑脉网络(包括延髓、脊髓)。脑脉是一切白脉(神经)产生的基地,是白脉的海洋。人的愚昧意识和沉重、迷惘感觉产生于头部,因此愚昧依存在脑部。愚昧又产生属水、土性的培根,因此脑是愚昧、培根两者所依据的物质,也就是因(愚昧)、缘(脑)、果(培根)三者共同存在于身体上部。 命脉 是五元中火元素运行的脉络,具有太阳的属性即阳性。它从脐部分支而出后向身体中部,即向第十三椎骨(第五胸椎)缝运行,黑色命脉(静脉)与之相连,是生成肝血的基地。瞋怒依据黑色命脉而存在,因此人突然发怒时,身体的中部觉得有气生成和壅塞。瞋怒产生火性的赤巴,血是瞋怒和赤巴两者所依据之物质,所以因(瞋怒)、缘(血)、果(赤巴)三者依存于身体中部。 阴部脉 是五元的风(气)元素运行的脉络,它从脐中部分支而出,向下体运行,下端在阴部生成阴部脉网络。这是人产生舒服感觉之脉,因此贪欲依附于男女阴部。从贪欲产生隆,精液是贪欲和隆两者所依存之物质,故因(贪欲)、缘(精液)和果(隆)三者依存于身体下部。 存在脉 所谓存在脉就是脉生成之后到生命结束之间对身体无阻碍,永久存在并发挥一定作用的脉络或脉轮,例如把国王经常居住的地方称之为国府那样,有人译为府脉或在脉。存在脉存在于五官、识蕴、躯干、生殖器官之中,因此,分为五官脉、意识脉、生长脉和传孙接代的生殖脉等4种。 五官脉 指能使眼睛、耳朵、鼻、舌、皮肤依次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觉之脉络。五官脉的中心在五种分支隆依存之所脑部的“曲哇”(卷曲)脉中,分“吾、姜、若”三脉(中、左、右三脉),以此三脉为轴心,向四周辐射。从中脉射出4条脉,从左、右脉各射出10条脉共24条脉,从20条左、右脉中分别又分出20条支脉,从中脉的4条脉中又各分出25条支脉,共计500条细小支脉。这些辐射出的脉网联络人体内外各部。 意识脉 具有自持和灵敏六识之作用的意识脉共有24条,这些脉依附于心脏的“意桑玛”(主意识)脉[《祖先口述》:“从‘意桑玛’脉分支出‘果欧’(五门即两阴、脐、喉、百会)的灵魂窜行的一支红色脉,向前身伸展去;分支出‘更义’灵魂窜行的一支黄色脉,向身体右侧遁去;分支出心灵魂窜行的一条蓝色脉,向身体左侧遁去;分支出‘年芒巴’(烦恼)意识窜行的一条绿色脉,向背部遁去。”《秘诀部》:“从第三椎骨向前身射出三条脉,其中中间一脉是心脏的脉络,心脏状如椰子,有三条皱纹,从这里发出五条脉,中间一脉为隆脉,另外四脉是隆血相混之脉位于四边。”]以此为轴心,像车轮辐射出24条较大脉,又从这些大脉中辐射出细小分支脉共500条联络周围的脉形成网络。 生长脉 能使人体形成并逐步生长之脉,此脉存在于能增生和控制精液作用的肚脐中部的依脉之中。以此为轴心,像车轮样辐射出24条较大的脉,又从较大脉中辐射出分支细小脉共500条,联络周围的脉形成网络。 生殖脉 此脉存在于阴部的产生舒服感觉的性脉之中,以此为轴心像车轮样轴射出24条较大的脉,又从这些脉中射出更细小之分支脉,共500条,联络“三木塞”和生殖器官形成脉的网络。 总之,上述4种存在脉以各自存在位置为轴心向左、右、正中部辐射出分支脉和子分支脉,分布在人体内外各部分,联络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使人体的三因素、七精华、三秽物得以正常运行,维护着生命活动。 联络脉 联络上述初成脉和存在脉,向人体上、下、内、外各部辐射,像网状将人体联络成一个整体的脉。联络脉主要包括红命脉即动脉和黑命脉即静脉及白命脉即水脉(神经)。这三种脉是维护人的生命之脉,故称为命脉。 红命脉 红命脉的本质是生命之隆即气与血两者混合之脉,色鲜红,能够搏动,像棵树状,从第十三脊椎骨或脐部生出,贴着脊椎内壁伴随脊椎向上运行,与脉络的中心心脏直接相接。又从心脏向体腔内各脏腑和体腔外部的头、颈部、四肢等处伸出像网状一样的分支,将人体联络成一体。《月王药诊》:“(红命脉)形状像棵树样的动脉,最初生于第十三椎和脐中,同脊椎骨相伴行,与第七椎和第三椎处向上运行的肺脉和心脉相连接。” 黑命脉 黑命脉的本质是纯血液运行之脉,呈青黑色,像树枝状。黑命脉从十三脊椎骨处生出,从脊椎内壁向上走到天突部位,状如松树,与树状的红命脉并行。从黑命脉主干向头、颈部、四肢和体内各脏腑等伸出许多分支,将人体组织和器官联络在一起。 红命脉与黑命脉各自向躯干内脏腑和躯干外头部、颈部及四肢等处并列伸展而出,将血液运送到人体肌内和骨骼等精华物质中,使这些物质得以营养而生长。较大的分支脉主要有24条,其中联络脏腑各器官,运行于体腔内不显露的大脉有8条,它们是从第三椎骨正面向前身走向的3条脉,3脉中居于正中的是母脉与心脏直接相贯通,因此心脏似这一脉所结成的果实一样。居于左右两侧的两条脉分别连通两肺叶。从第8椎骨间向横膈膜的底部走向,直接与肝脏相联通的有1条。从第十一椎骨间向前走向,与脾脏相联通的有1条。从第十三椎骨间向前与精府(三木塞)相联通的有1条。从第十四椎骨向左右肾脏,联通肾脏的脉有2条,共计8条。联通四肢和头颈而显于外部的显露脉有16条,其中从颈部延伸出来,向头部走向之脉6条,它们是从喉头左右旁开1寸处,从红命脉分支出的动脉名为“尼洛”(睡脉)的2条;与肝相联通名为“则扎”(似尖)的脉2条;从“则扎”脉向外量1分(1/4寸)处,从黑命脉分支出的血脉名为“则那”(黑尖)的脉2条。联通四肢的有8条,它们是从黑命脉向四肢延伸的脉4条;红命脉向四肢延伸的动脉4条。另外,阴部两侧有2条动脉,合计24条。 (1) 放血脉: 从上述24支大脉中分支出可以用于放血的脉有77条。其中位于头和颈部的放血脉21条,它们是枕脉2条、前囟脉1条、金枪银枪脉2条、眼脉2条、枕辫脉2条、内外树脉4条、鼻尖脉1条、舌尖脉2条、齿脉2条、小尖脉2条、“通”脉1条等。上述21条脉中,太阳穴脉(枕辫脉)2条、齿脉2条、眼脉即“仲吾”2条等,6条脉是从红命脉的脉端2睡脉中分支出来的属于动脉。其他15条脉分别是从黑命脉的脉端“则那”2条和“则扎”2条,脉向各方向分支出来的;位于上肢的脉有34条:额脉2条、“若嘎”脉2条、肘头脉2条、“冈扎”脉2条、“若通”脉2条、肺心合脉2条、肺肝合脉2条、肝胆合脉2条、赤巴霞仁脉2条、培根霞仁脉2条、黄水霞仁脉2条、“觉公”脉2条、手背六合脉2条、无名指脉2条、细小脉6条等,共34条,皆是从命脉树干即从第三椎骨向两手臂分支出的细脉和子细脉;位于下肢的脉有18条:大腿大脉2条,腘窝脉2条、茏头脉2条、鱼弯脉2条、腨端脉2条、大肠脉2条、胫面脉2条、“约公”(镫脉)脉2条、小肠脉2条等。这些皆是黑命脉的树干中向左右腿分出的细脉和子细脉;位于躯干部位的放血脉4条:胃角脉2条,这是直接由黑命脉树干中分支出来的脉;男阴边脉2条,这是从黑命脉树干中分出的支脉之分支。除77条放血脉外,治疗时,还可以选择肿胀部位的就近处和肿胀处放血,也有效果。另外,还有许多可以放血之脉,见放血疗法条。 (2) 险要脉: 人体中禁忌放血,伤及这些脉有生命危险之脉有112条。其中位于头部的有28条:从睡脉和“则那”脉分支经过耳朵内外像树的枝叶样,遍布于百会脑膜处的“热头”(带脉)脉4条;从枕骨高突伸出,经过颧骨又返回到脑中,联络三会(即囟门、百会、后囟),窜行于三会缝隙内外的“更久”(普窜)脉2条,百会处联络肉、骨、脑三种物质的“仓贝勾巴”(梵天线)1条,共计7条。骨血脉11条即百会脉、囟门脉、后囟脉,从后囟结门向左右量1寸处的2条脉、左右眉心上的2条脉、左右颧骨上的“东走赛”(戟钉)脉2条,再加上左右耳朵尖向上量4横指处的“万布托”(本教徒缠头)横卧血脉2条,共11条。肌肉血脉10条(肌肉血脉分确定肉脉20条和不确定肉脉10条,其中确定肉脉不属于险要脉,因此这里不算作肌肉血脉)即心、小肠合脉1条,脾、胃合脉1条,肺、大肠合脉1条,肝、胆合脉1条,膀胱、右肾合脉1条,精府、左肾合脉1条,脏腑合脉共6条。另外还有口脉、鼻脉、耳脉、眼脉等从四官中发出的脉各1条,共10条。这10条脉又称头部不确定10肉脉。这样从头部发出的险要脉共28条。位于躯干部的脉41条,具体为心脉6条:从左右乳头向上量2寸处形似细针扎胸样的“凯扎”(针样)心脉2条,从左右两锁骨之中点各向下量1寸处,形似银钉样的“奴布日”(银凸)心脉2条,两乳头为圆心,半径为1寸划圆,圆内有环形乳脉2条。肺脉24条:从第4椎向左右旁开3横指母肺侧发出的“凑占”(椎边)脉2条;第6椎向左右旁开5横指母肺冈中发生的“囊久”(内窜)脉2条;从第8椎向左右旁开7横指,母肺“斗果”(虎头)中发生的“卓盖”(蚁腰)脉2条;第10椎向左右旁开1恰(2寸)母肺“涩那”中发出的“盖多尔”脉2条;两乳头各向左右腋窝(《月光》:“乳上1寸”)方向1寸处向上到锁骨边,有子肺“头凯”中发出的“协久”(外窜)脉2条;从2条“协久”脉端向锁骨左右方向交叉发出,有子肺“左那”(犏牛鼻)中产生的“诺玛”(交叉)脉2条;从左右腋窝正中下方向背后上方量1恰(2寸)的端点和从腋窝正中下方向内下方量1恰长的端点,两端点之间的子肺“夏盖”,中发出的“涩军”(钉头)脉2条;从腋窝正中下面向前方长肋上面走向的子肺“扎杰”(敌舌)中发出的“桑玛”(铜)脉2条;左右两肩胛镜中心略向下像蛇盘状,从子肺“得牟”中发出的“宛吾”脉2条;左右肩关节向上1恰(2寸)处,“阿索”或“凑凯”骨凹陷处,有从母子两肺的相交处发生的“郎曾扣巴”或称“阿索扣巴”2脉。肩关节向内面量1恰处,从肺丛或母子两肺缝隙中发出的肺脉“东吾”(吹螺)2条(上述“宛吾”2脉、阿索扣巴2脉及东吾2脉,共6脉为肺被伤害后容易积液的险要部位)。肝脉有2条:从两乳头向内面量2寸处的剑突左右的外缘露出,向上部走向的“夏如”和“曼如”2条。脾脉有2条:从左右两肩胛镜中心向下量1食指长处即胛骨尾侧的“达夏”肌肉缝中向上斜量4横指处有脾脉鸡爪2条。胃脉有5条:从剑突左右两侧1寸处有胃脉蛇眼2条,胃中心向左右量3横指处有胃脉“嘎哇”(柱子)2条,脐向上1寸处有胃脉“旺麦”1条。大小肠脉4条:脐两侧1寸处有大肠脉2条,又大肠脉端向左右腹股沟伸展的小肠脉2条(另外,腹腔内大小肠各自的弯曲处还有与网状肠脂肪联络的内脉)。精府脉2条:从左右髂骨头内壁向腹股沟走向的2条。膀胱脉3条:会阴中间的水脉,会阴左侧存在脉(女子为命脉),右侧为命脉(女子为存在脉)。 四肢脉36条:从泉眼胆脉中发出显露于左右两肩关节缝隙中的金柱胆脉2条(产生胆热的险要脉道),位于左右两手掌无名指下的“虐日哇”脉2条,位于左右小指下面的搏动脉2条,左右手腕上角即桡骨高突内面的诊脉2条,2诊脉下角筋腱之间的灵魂脉2条。左右两肘窝的“阿索利嘎”脉2条,左右两腋窝中的“奴杜”(汗聚)脉2条,左右两髂骨面上的肾脉“那古”2条,左右髂骨冈上的肾脉“如贤”(人骨)2条,左右大腿外侧前面的肾脉“冈斗”(提足)2条,左右两大腿侧面的脾黑脉2条,共8条脉(这些都是产生培根寒病的险要脉)。左右臀大肌长纹上有胆脉“加让”2条(产生胆热的险要脉道),左右腹股沟中有心脉红眼2条,左右腘窝中有黑“盖扎”脉2条,左右胫骨棱外侧有“赛扎嘎当”(金脉柱垫)2条,左右内踝窝有铁豆脉2条,左右足背上面有黑动脉2条,左右足心有“特戳”脉2条,共36条。上述险要脉共计112条。 (3) 细小脉: 联络身体内外之细小脉有从上述放血脉77条,险要脉112条,合计189条中又分出附于体表肌肤的脉120条,中部居于骨骼与髓中的脉120条,分布于内部脏腑脉120条,合计360条细小脉。又从这些细小脉分出外部肌肤脉234条,中部骨髓脉233条,内部脏腑脉233条,合计700条分支细小脉。又从这些分支细小脉分出无数如汗毛样更细的脉,呈网状形分布于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 白脉 脑为白脉或水脉之海,即脑是白色命脉或水脉产生的基础,从脑部向下伸出的脊髓是白脉或水脉的主干。脊髓粗细如中等竹竿般,色白,性质属五元中的土、水元。从脑心直接分出通过脊椎各孔道,最后分支成马尾丝样更细的无数脉线隐没于尾闾内。从这条主干上又分支出能使四肢和躯干活动和具有知觉功能的无数水脉。如果发生撞击等意外,伤及这些树枝般脉络,则造成便尿和精液失禁,或四肢瘫痪、麻木。粗略计算,从脊髓即白色命脉分支出的司管运动和知觉功能的较粗的脉有19条。其中联络脏腑的内脉即旗带脉13条,其中从脑心发出经延髓通过颈椎孔道向下运行连接心脏和小肠,产生隆的4条脉道;连接肺、大肠、肝和胆,产生赤巴的4条脉道;连接胃、脾、肾和膀胱,产生培根的4条脉道;连接精府“三木塞”,产生隆、赤巴、培根的1条脉道。这13条脉联系脏腑各器官,不露于体外,又称为隐脉。联络四肢,显露于体表的脉有6条:管状小脉2条,“甲协”(能瘫)脉2条,珍宝脉2条。2条管状小脉从后囟处显露出后,距离第一椎(即第七颈椎)左右1寸处直接向下运行,于第五椎处与脊髓相连,从十二椎又分出沿脊椎内壁伸展,与“三木塞”和肾脏连接,从尾骨左右分出2支通过髂骨,从髋骨大转子显露而出,沿着大腿外侧面,经过鱼肌、跗骨、外踝、食趾与中趾之间,伸向足心。与此同时,从第十四椎左右分出2支脉,显露于髋骨,沿着大腿内侧面、膝关节、胫骨面向下运行,到大𧿹趾毛丛处伸向足心与上述2条脉汇合。2条“甲协”(能瘫)脉,从后囟左右两侧发旋中显露出来,沿着第一椎两侧,经过肩中部,隐没于上臂与肩胛骨之间,又从肩关节显出沿着羊尾肌、腋外侧,绕过肘关节,经过桡外侧和拇指,绕向手掌到手心(还有与足和肋骨等连接之说法)。2条珍宝脉从左右耳垂下显露而出,隐没于锁骨下部,经过腋内侧,进入肘窝、桡骨内侧靠外向下运行,从无名指到达手心,与“甲协”(能瘫)脉汇合。上述6条脉称为显脉,与13条旗带隐脉通称为19条运动水脉。另外,从显露于四肢外表的6条显脉又分支出16支细小水脉:头部有脸颊上的咀嚼齿脉2条,手臂肘关节的隆珍宝脉2条,手腕水脉2条,足部的蛙头脉2条(又称腘骨脉),腘窝水脉2条,跗骨与外踝之间的中脉2条,足跟水脉2条,𧿹趾毛丛处的笔头脉2条,共16条细小水脉。16条细小水脉又有许多分支细小脉。 寿脉 《俱舍论》中说:“寿即生命,是温热和灵魂所依附的基础”。寿脉是人身温度和灵魂所依赖的生命存在之脉。寿脉有3种不同类型, ❶由血或火元素所依存而运行的黑命脉中分支出的血脉(静脉),它分布于头、身、四肢等人体内外所有部位,显露于体表; ❷生命之风(气)元素所依存而运行的红命脉中分支出的搏动之脉(动脉),它在一息时间中搏动5次,伴随搏动,运行于血管; ❸水元素所依存和运行之脉,属月亮的性质即阴性,司理人体运动,是知觉、意识依存的白命脉(神经),这就是世人常称作灵魂依附和灵魂运行的物质,是存在于人体一切触觉器官和肌肤上的脉络。 ☚ 脏腑 要害部位 ☛ 00022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