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神章诊法著作。明张介宾 (1563—1640)撰。三卷。介宾有《类经》已著录。博览前贤脉学,缀精聚华,参以个人心得,于天启四年(1624) 撰成此书。上卷为《内经》脉义,对《内经》原文未尽之意或错简之处,则以按语阐发,正误于下。中卷阐述作者对脉学见解。下卷录《难经》、仲景、滑氏三家脉义。末附诸家脉义,选录汪石山、吴昆等诸家脉论。选材全面、精要,使诸家脉学相互补充。张氏重视脉诊,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必须用四诊之法,详问其病由,兼辨其声色”,否则容易误诊。是书对中医脉学理论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后人所宗。有清康熙五十年(1711)贾棠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黄汉儒 《张景岳在诊断学上的贡献》( 《新中医》1983.12.8) 可供参考。 脉神章脉学著作。明·张介宾撰。3卷(即《景岳全书》4~6卷)。上卷阐述《内经》脉义;中卷分析脉神、脉位,介绍16种脉象,并兼析脉之常变、逆顺等情况; 下卷列述《难经》、张仲景、滑寿等诸家脉义以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