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标志与分区
胸部骨胳标志、人工划定线和区等可用以判断胸腔内器官心、肺等位置及病灶部位,便于病历记载与观察。
胸部骨胳标志: 前胸壁有锁骨、肋骨及胸骨。胸骨柄与体部交接处稍隆起为胸骨角,又称Louis角。它相当于第二前肋水平,故可依次推算出各肋骨,且与背部第四、五胸椎相对应;也为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水平和上、下纵隔交界处。于45度半卧位时,正常人颈静脉上端向前延伸之水平线与胸骨角距离不应超过4.5cm。前胸下缘为由第七至第十肋软骨依次相附而形成肋弓,二侧肋弓于胸骨下端相交之夹角为胸骨下角,又称肋下角或腹上角。正常为70~110度,因体型不同而有差异,矮胖型者较大,瘦长型者较小,深吸气时增宽。后胸壁有:
❶第七颈椎棘突为后颈部较明显的骨性突起,低头时较易见到及触到,由此可推算出各胸椎。
❷肩胛骨于两上肢自然下垂时约占第二至第七后肋范围。肩胛下角位于第七后肋或第七肋间隙,为第七胸椎棘突水平。
胸部人工划定线: 前胸壁有:
❶胸骨中线又称前正中线,为通过胸骨中点之垂直线。
❷胸骨线(左、右)为沿着胸骨外缘与胸骨中线平行之垂直线。
❸胸骨旁线(左、右)为通过胸骨线与同侧锁骨中线中点的垂直线。
❹锁骨中线(左、右)为通过胸锁关节至肩锁关节连线之中点,并与胸骨中线平行之垂直线。锁骨中线是前胸壁重要的人工划定线,正常心浊音界在其内侧。
❺乳线为通过乳头的垂直线,男性或瘦长体型者多与锁骨中线重叠,女性乳头位置多变,故无临床实用价值。为了正确划出侧胸壁垂直线,应充分显示腋前与腋后皱襞,同时又须保持腋窝与胸壁间的自然关系,故上臂应外展,但不能超过90度,也不得前屈或后伸。侧胸壁有:
❶腋前线(左、右)为腋前皱襞向下沿伸之垂直线。
❷腋后线(左、右)为腋后皱襞向下沿伸之垂直线。
❸腋中线(左、右)为通过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中点的垂直线,上达腋窝顶点。后胸壁有:
❶脊柱中线或后正中线为经过脊椎棘突之垂直线。
❷肩胛线(左、右)为上肢自然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之垂直线。
❸肩胛下线为连结二侧肩胛下角之水平线。
胸部分区: 根据胸部自然标志和划定线,可将胸部划分为数区和窝。前胸壁有:
❶胸骨上窝为胸骨上方之凹陷处。
❷锁骨上窝(左、右)为锁骨上方的凹陷处。
❸锁骨下窝(左、右)为锁骨下方的凹陷处。侧胸壁有腋窝,系胸壁与上肢交界之凹陷处。后胸壁有:
❶肩胛上区(左、右):为肩胛岗上方之区域,外上方以斜方肌上缘为界,内侧为肩胛骨内缘。
❷肩胛区(左、右):上界为肩胛岗,下界为肩胛下线,内侧为肩胛骨内缘,外侧为腋后线。
❸肩胛下区(左、右):为肩胛下线以下,第十二后肋以上区域。
❹肩胛间区(左、右): 外界为肩胛骨内缘,内侧为脊柱中线,下缘为肩胛下线,上缘为第一胸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