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艾汤《金匮要略》方。即芎归胶艾汤,见该条。 胶艾汤 胶艾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药物组成:川芎、阿胶、艾叶、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功效:温经止血、调经、安胎。主治: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止,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 ☚ 温经汤 萆薢渗湿汤 ☛ 胶艾汤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组方药物】 阿胶6克 艾叶6克 【制剂用法】 上药2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3次服。 【主要功效】 养血安胎。 【适应病证】 妊娠受伤,下血腹痛。
胶艾汤 《三因方》卷十七【组方药物】 熟地黄 艾叶(炒) 当归 甘草(炙) 芍药 川芎 阿胶(炙) 黄芪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锉为散。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适应病证】 妊娠不问月数深浅,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痛。 【加减应用】 胸中逆冷,加生姜5片,大枣3枚。 胶艾汤jiāo ài tāng方剂名。《本草纲目》兽部第50卷阿胶。 【方源】《产宝》。 【组成、用法】用阿胶(炒)二两,熟艾叶二两,葱白一升,水四升,煮一升半,分温两服。 【功用主治】妊娠胎动。 胶艾汤jiāo’ àitānɡ即芎归胶艾汤。详该条。 胶艾汤 胶艾汤本方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又名芎归胶艾汤、胶艾四物汤。 方由芎䓖、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干地黄原书无分量,此据《备急千金要方》加入。一方加干姜)组成。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功能养血调经,止血安胎。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水过多,淋漓不止,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 本方所治证属血虚失养,冲任不固所致。故从养血调经,止血安胎立法,寓微温于养血,起以“养”为“塞”的目的。方中阿胶滋益冲任,养血止血,艾叶暖宫安胎,止崩定痛,两者皆为调经安胎,固崩止漏之要品,共为君药,故方以“胶艾”而命名;归、芎、地、芍即四物汤,乃养血调经之剂,血虚冲任失调者,用之捷验;甘草与芍药相须,则缓急止痛之功更著。但本方冲任虚损是其本,崩漏下血则是标,方用止血安胎之品外,并着重养血理冲,取标本兼顾之治。本方多用于妇女血虚,月经过多,或崩漏、胎漏,及胎动不安。临床常以月经淋漓不止,血色暗淡,脉细涩或细滑,舌质偏淡为辨证要点。现临床上常用于先兆流产,及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出血,证属血虚者。对于血热妄行所致的月经过多,崩中漏下皆应忌用。 大胶艾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 阿胶二两,干地黄、芍药各三两,当归、甘草各二两,干姜一两。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纳胶令烊,分再服,羸人三服。功能养血止血。主治妇人产后崩伤,下血过多,虚喘欲死,腹中激痛,下血不止,及男子从高坠下伤及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并治金疮伤轻者。 安胎当归汤(《小品方》引自《外台秘要》卷三十三) 当归、阿胶(炙)、芎䓖、人参各一两,大枣(擘)十二枚,艾一虎口(一方有甘草,无参、枣)。上药以酒水各三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烊,分三服。功能止血安胎。主治妇女妊娠五月,举动惊愕,胎动不安,小腹痛引腰胳,小便疼,下血者。 断下汤(《杨氏家藏方》) 人参(去芦头)、乌贼鱼骨(烧灰)、当归(洗)各三两,艾叶(醋炒)一两,熟干地黄(洗,焙)、川芎各七钱,阿胶(蛤粉炒成珠子)七钱半,干姜(炮)半两。 上药㕮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功能养血调经,止崩止带。主治冲任气虚,崩中漏下,经脉不调,每遇月候将行,脐腹腰脚先痛,渐减饮食,四肢乏力,及带下等。 ☚ 七厘散 镇宫丸 ☛ 00004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