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皮jiāopí又作“胶皮车”。人力车,洋车。〔例〕“噢!拉洋车的呀!”“然也!‘你雇我拉’嘛!”……“你不要瞧不起胶皮大学……”(全二173)∣我在家把钱带好了,抱了小牛雇胶皮上北大关。(全二207)∣街坊家张明和李广,还有拉胶皮的赵小平,他们都签名愿意走,有的开荒有的做工。(舍253)∣北京啊,那阵儿跟现在不一样啊,现在哪,坐火车去得了,原先不成。原先哪?您要是雇车,雇轿车,在民国初年有胶皮车,直拉到门头沟没有去的,太远。(全一207) 胶皮四4999①名橡皮膏。江淮官话。江苏南京〖 〗。②名人力车。冀鲁官话。天津〖 〗。   胶皮jiāo pí硫化橡胶。1930年郭沫若《骑士》一:“那女士是他所不认识的。身子很纤小,穿着一件草色的湖绸的旗袍,套着玄青的华丝葛的长坎肩;脚上也是一双绿色帆布的胶皮鞋子。”1948年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第一节:“因为跑得快,又是胶皮轮,并没有窝住。胶皮轱辘碾起的泥浆,飞溅在老孙头的脸上、手上和小衫子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