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稗子
【名称出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概况】: 基源 为禾本科稗属植物光头稗子的根。 原植物 光头稗子Echinochloa colonum(L.)Link(Panicum colonum L.),又名芒稷(《江苏植物名录》), 草(江苏新沂)。 形态 一年生草本。秆较细弱,直立,高15~40cm,无毛。叶片扁平,长3~20cm,宽3~7mm,无毛,边缘稍粗糙。 圆锥花序长3~8cm,其上分枝不再生出小枝;小穗卵圆形,长2~2.5mm,无芒,较规则地4行排列在穗轴的一侧;第一颖三角形,长约为小穗的1/2,有3脉;第二颖与第一外稃同形,有7脉,顶端均有小尖头;第一小花的内稃稍短于外稃,膜质;第二小花长约2mm,光滑无毛,有小尖头。花果期7~11月。(图见《江苏植物志》.上册.221页.图376)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田野、路边。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全世界温暖地区也有分布。 。【化学】: 附 光头稗子中含氨基酸(如赖氨酸)、蛋白质、纤维及微量的Ca、P、Fe元素等营养成分。 参考文献 Plant Foods Hum Nutr(Dordrecht Neth) 1989;39(2):201 【药性】: 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温。” 功效 利尿,止血。 主治 水肿,腹水,咯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12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