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胰腺肿瘤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胰腺肿瘤 胰腺肿瘤胰腺肿瘤指起源于胰腺组织的各种肿瘤,有外分泌肿瘤、内分泌肿瘤和支持组织肿瘤(见表)。胰腺外分泌肿 胰腺肿瘤分类
临床表现 胰腺肿瘤常见于成人,其临床表现因类型不同而异。胰腺外分泌和支持组织肿瘤症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胰管、胆管或附近的器官组织所引起。由于胰腺位置深而隐蔽,早期常无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和食欲不振,继之可出现各种压迫症状及腹部肿块。恶性肿瘤病程进展快,且常伴有厌食、消瘦、抑郁等,胰头部恶性肿瘤可较早出现黄疸(参见“胰腺癌”条)。胰腺囊腺瘤多见于中年妇女,主要表现为上中腹部囊性肿块和隐痛不适,患者一般情况较好,病程较长,需与胰腺假性囊肿相鉴别。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各种肿瘤所分泌的过多的内分泌激素所引起,如胰岛素瘤主要表现为发作性低血糖症(参见“胰腺内分泌肿瘤”条)。 诊断 胰腺位于腹腔深处,常规理学检查往往难以早期发现肿瘤。当出现可疑症状时,常需借助实验室检查及某些特殊检查,方能尽早作出诊断。目前较为实用和重要的有B超声检查、经内窥镜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CT、PTC及B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内分泌肿瘤的特殊检查方法参见“胰腺内分泌肿瘤”条)。 实验室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 ❶血、尿、粪常规:约有30~50%恶性胰腺肿瘤病人有中~重度贫血。约35~75%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大便检查发现未消化脂肪滴和肌肉纤维是胰腺外分泌低功能表现。伴梗阻性黄疸者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素阴性,粪胆红素阴性; ❷肝功能试验: 无黄疸者肝功能大多正常。有胰、胆管梗阻或有黄疸者可有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表现。黄疸为梗阻性,病人入院时血清胆红素最高可达680μmol/L以上,但大多数低于510μmol/L。碱性磷酸酶、转肽酶升高在胰腺恶性肿瘤病人中出现早而明显,对诊断有价值,但亦可见于其他肝病或肝脏肿瘤,故为非特异性; ❸血糖测定与葡萄糖耐量试验:对胰岛素瘤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对外分泌肿瘤诊断只能表明胰腺功能不正常。胰腺癌病人空腹血糖测定超过140mg%者约占30~35%,糖耐量试验异常者约占50%; ❹血清淀粉酶、脂酶测定: 在肿瘤压迫胰管的初期可能增高,以后则在正常范围,无诊断意义。 (2) 胰腺肿瘤标记测定: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胰腺肿瘤标记测定为早期诊断方法之一。目前本法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从四方面进行: ❶特异性抗原物质,如癌胚抗原(CEA)、肿瘤胎儿抗原(POA)、铁蛋白或乳铁蛋白、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胰腺特异抗原(PSA)等; ❷酶活性和酶谱的改变,如核糖核酸酶(RNa-se)、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半乳糖转移酶同功酶Ⅱ等; ❸激素的异常分泌; ❹单克隆抗体。后两者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尚无特殊发现。 (3)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注射促胰液素和(或)胆囊收缩素后,经十二指肠插管收集十二指肠液,测定胰液分泌量和碳酸氢离子及胰酶含量,以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胰腺病变时,其外分泌功能可有不同程度损害。当壶腹部或胰头部肿瘤完全阻塞胰管时,胰液分泌量、碳酸氢离子和胰酶含量均有明显减少。部分梗阻胰管时,胰液分泌量减少,但碳酸氢离子和胰酶含量正常。相反,在慢性胰腺炎时,胰液分泌量基本正常,但碳酸氢离子含量降低,胰酶含量则可正常或降低。另一种简便的胰外分泌功能试验方法是PABA法,在禁食情况下口服500mg胰功定(BTPABA)后,饮水300~400ml,收集服药6小时后总尿量并测定PABA含量,正常人排出率为60~80%,排出率低于50%表示胰外分泌功能低下,但肾功能不全、口服磺胺药、胰酶制剂或利尿剂可影响测定结果。 B型超声检查 是查明有无胆囊胀大、胆管扩张及探明胰腺肿瘤部位、大小,有无胰管扩张的有效手段;还可区分囊性与非囊性病变,发现钙化和结石等。但对浸润癌和胰腺炎、胰周肿块和胰腺肿瘤有时难以鉴别。本法可作为筛选胰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但如肿瘤直径小于1cm,此法很难发现。 放射学检查 (1) 胃肠道钡餐检查: 胰腺肿瘤阳性征象出现较晚。胰头部肿瘤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内侧壁僵直变形、粘膜紊乱、蠕动异常,十二指肠肠曲扩大。典型的反“3”字征虽有较大诊断意义,但仅见于少数晚期病人。体尾部肿瘤主要表现为胃窦、十二指肠充盈缺损,十二指肠横部受压下移、粘膜紊乱、肠腔狭窄、蠕动异常等。壶腹部肿瘤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降部内侧粘膜紊乱、充盈缺损。以上征象在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时更为清晰。 (2)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对阻塞性黄疸的鉴别有较大意义,能准确显现整个肝内外胆管系统及梗阻部位、病变形态和累及范围。疑为胰头或壶腹部肿瘤所致的黄疸,若无明显凝血机制障碍、肝肾功能衰竭或大量腹水者均可采用。造影后可留置导管行胆道引流减压(PTCD),以改善病人情况而利于手术。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PTP)可观察门静脉是否受累。 (3) 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检查及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本法诊断壶腹部及胰腺肿瘤的正确率较高,可达90%左右。不仅能观察壶腹部病变,且可直接取组织活检。镜检若能明确为壶腹肿瘤,则不需作插管造影,后者可显示胆、胰管形态。胰腺肿瘤主要表现为病变处主胰管粗糙、狭窄或呈截断状,梗阻远端胰管扩张、扭曲或不显影,壶腹部和胰头部肿瘤均可显示总胆管梗阻部位。但插管可能失败,并难以确定肿瘤的大小、范围及是否可以切除。少数病人胰管可显影正常,因而胰管造影正常不能绝对排除本病。本法还可收集胰液作细胞学检查。此法的缺点为易并发造影后逆行感染,故在梗阻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超过50mg/dl时要慎用。 (4)选择性动脉造影:经股动脉逆行插管至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或分支后注入造影剂,可显示胰腺肿瘤及其附近动脉变形、狭窄、闭塞或移位,偶可见肿瘤区病理血管。上述改变多见于病程晚期,表示肿瘤已不能切除。本法对较小肿瘤不易诊断,正确诊断率约为70%左右。动脉造影的静脉像可显示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是否受累,可作为肿瘤切除可能性的参考。 (5)CT:可发现和判断肿瘤部位、范围和性质,显示胆道系统扩张及有无肝转移,其确诊断率约80%。肿块小于2cm者不易显现。 (6)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于术前在B型超声或CT定位指导下经皮对胰腺肿块作细针穿刺,吸取物作细胞学检查。成功率为60~75%,无假阳性。阴性者可重复穿刺以提高阳性率。本法无危险性或严重并发症,极少引起肿瘤扩散,亦可用于术中诊断。 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肿瘤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肿瘤类型决定(参见“胰腺癌”和“胰腺内分泌肿瘤”条)。胰腺囊腺癌几乎均由囊腺瘤演变而来,又因囊腺瘤为多房性,故应切除整个肿瘤及其所在处的部分胰腺,不应采用内引流或外引流术。对不能切除的肿瘤可行以解除梗阻性黄疸为主的姑息性手术。化学疗法和放射治疗对胰腺肿瘤多数疗效不好。 ☚ 胰腺囊肿 胰腺囊腺瘤 ☛ 胰腺肿瘤 胰腺肿瘤小儿胰腺肿瘤少见,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主要为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瘤,腺瘤、脂肪瘤、纤维瘤罕见。恶性以胰腺癌最多见,其中又以胰管癌为主,其次为胰岛细胞癌。胰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圆形细胞癌均极罕见。 ☚ 胰腺囊肿 脾功能亢进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