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胭脂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胭脂井

胭脂井

汉族古井传说。见《天柱山志》卷二。安徽天柱山广教寺内,有胭脂井。相传东汉末年,有乔公名元者,因避乱迁居于安徽潜山。乔公有二女,皆美色,名日大乔、二乔。孙策攻克安徽,娶大乔,周瑜娶小乔。大乔、二乔尝以残脂粉投井中,后井水常泛脂粉色,故名“胭脂井”。今井栏犹见“建康元年干月”数刻字。

☚ 左元放传说   牧羊河 ☛

胭脂井

《胭脂井》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陈书》卷六《后主本纪》:“后主闻兵至,从宫人十余出后堂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后閤舍人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又,《陈书》卷七《后主沈皇后传附张贵妃》:“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又,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金陵登览》:“辱井者,三人俱投之井也,在寺之南。甚小而水可汲。意其地良是,而井则可疑。世传二妃将坠,泪渍石栏,故石脉类胭脂,俗又呼胭脂井。”

【释义】陈后主在隋军攻进宫中时,与张丽华等三人躲藏于井内,此井后人称为“辱井”,或胭脂井,今南京尚有遗迹,在鸡鸣山。

【例句】①胭脂井金陵草萋,后庭空玉树花飞。(卢挚[双调·蟾宫曲]《丽华》)作者在金陵的怀古曲,写当年的辱井已一片荒草,美绝六朝的丽华早已化为灰尘。②一线寄乌衣,二水分白鹭。台上凤凰游,井口胭脂污。(庾天锡套曲[商角调·黄莺儿]之[尾])作者在金陵怀古,所述主要是六朝历史。③台城路,故国都,湿胭脂井痕香污。(张可久[双调·落梅风]《客金陵》)可久客寓金陵时有感而作,颇有沧桑之叹。

胭脂井

借指君王亡国的处所。清舒位《梅花岭吊史阁部》诗: “狎客秋声蟋蟀堂,君王政事胭脂井。”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 “陈后主起临春、结绮。 望仙三阁, 极其华丽。 后主与张丽华贵嫔各居其一,与狎客赋诗,互相赠答,采其艳丽者,被以新声,奢淫极矣。隋克台城,后主与张、孔坐视无计,遂俱入井,所谓胭脂井是也……今胭脂井在金陵之法宝寺。井有石栏,红痕若胭脂,相传云: 后主与张、孔泪痕所染。” 狎客: 陪伴游乐之人。胭脂井: 即景阳井。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侧。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奢侈无度,荒于酒色,隋兵南下,不以为意。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兵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他与张丽华、孔贵嫔躲于胭脂井中,被隋军俘获。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井甃 > 景陽井 > 胭脂井
胭脂井  yānzhījǐng

同“臙脂井”。

胭脂井

胭脂井

位于鸡鸣寺内。因古在景阳楼旁,原名景阳井。相传以帛拭井栏石,石脉有胭脂痕,故又名胭脂井。隋兵攻占金陵时,陈后主与张丽华等匿于井中,隋兵以绳引之上,遂被俘,为天下所笑,称为辱井。唐人杨炯等有胭脂井诗。清人宋琬《满路花·胭脂井》有“陈家狎客,惯把江山赌”之句。

☚ 鸡鸣寺   覆舟山 ☛
000015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