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应力性骨膜炎和骨折
胫腓骨应力性骨膜炎和骨折多发于年轻的新运动员、新战士和舞蹈演员。有的是在一次训练中或训练后发生,有的则系逐渐劳损所致。大部分为骨膜炎,个别为应力骨折。其中逐渐发生者又称“疲劳骨折”。
训练方法不当,特别是对新运动员的训练操之过急,下肢训练量和强度过大,尤其在硬地上反复用足尖做变速跑、跨步跳、高抬腿后蹬跑或反复做跳高跳远的动作,在训练中或后又不注意及时放松小腿,就很易造成此症。
对本病发生的机理有两种意见:
❶肌肉牵扯学说。认为肌肉附着部的骨膜长期受牵扯与损伤可产生骨膜炎。肌肉牵拉使骨胳变形亦可引起骨折。
❷应力学说。认为在跑跳时,作用力与地面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轻度前弓的胫骨,致胫骨弯度改变,使骨膜松动产生骨膜炎或造成骨折。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这两种因素都起作用。
通过用X线摄肌肉放松时的小腿片,与加阻力使趾及踝的屈肌用力时的小腿X线片相比较,发现后者的胫腓间距变窄。因此,有人认为跑跳时足向后蹬,跖屈肌及拇长屈肌不断收缩作用于腓骨上,是腓骨应力性骨膜炎或骨折的发病机理。
多数为在硬地上跑跳过多逐渐发病,无明显外伤史,少数在运动中突然发生胫骨或腓骨疼痛。疼痛一般为局部钝痛或刺痛,有的在训练后可出现搏动样疼痛。疼痛部位,腓骨多在下端10cm附近。胫骨骨膜炎多在中下1/3内侧缘及前骨面。而胫骨应力骨折则不同,其好发部位有三处:
❶骨干上下端近松质骨与皮质骨的交界处。
❷胫骨纵轴螺旋形骨折,有时可波及中段全长。
❸胫骨中下1/3横折。三处骨折的处理及预后不同,前两类经控制运动量或停训后较快自愈,第三类不易愈合。
局部可有凹陷性水肿,肤色稍红,皮温稍高,局部可触及单个或串珠样结节,压之疼痛。提踵及足尖用力蹬地时痛。
早期可无X线表现。晚期有骨膜增生。发生疲劳性骨折时,骨小梁排列紊乱、不连续。有的出现密度降低区或硬化区,在皮质处可见斜形或横形裂纹。晚期横行的胫骨皮质骨折可形成鸟嘴样增生。X线摄片的位置非常重要,有时只有将小腿内旋,使胫骨前面的骨板与胶片垂直才能拍出骨膜改变或骨折。骨二磷酸锝放射性扫描闪烁图,对早期骨折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早期轻症者不必完全停训,用弹力绷带由下向上裹扎小腿,减少跑跳练习,一般均可自愈。症状重者应下肢停训一段时间,痛点局限时可用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治疗,亦可采用音频或间动电流治疗。用2%硝酸亚汞涂于锡箔纸上贴在患处,外用胶布密封固定的办法治疗胫腓骨骨膜炎有较满意的疗效。
对于胫骨中下1/3处的疲劳性骨折。因其局部骨皮质较厚,又因该部肌肉较少,前面较大部分的骨板在皮下以致血运较差。一旦骨折愈合较慢,复加任何跳跑动作,都会产生不同强度的胫骨前“拉张力”,影响骨小梁的接合,因之不能按一般疲劳骨折处理,一旦发生即应完全停训,并用长石膏托固定。经石膏固定仍不能愈合的可手术植骨。但术后1~2年内多不能恢复正规训练。
避免在硬地上过多的跑跳是预防的关键。在下肢训练量较大的情况下,要及时放松小腿肌肉或作温水浸泡及按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