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斯战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胡斯战争捷克人民反对天主教会、封建剥削和德意志皇帝、封建贵族的民族解放战争。胡斯又译作胡司,是捷克宗教改革家,反对德意志贵族与天主教会压迫剥削捷克人民,1415年被处火刑,由此激发捷克人民义愤。布拉格人民在胡斯派教士号召下于1419年7月爆发起义,胡斯运动演变为胡斯战争。1420~1431年罗马教皇和德意志皇帝接连组织5次十字军镇压。1434年坚持起义的塔波尔派被镇压,人民起义失败。1437年胡斯运动最后失败。胡斯战争保证了捷克在此后百余年实际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对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斯战争1419—1434年间捷克人民反对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民族解放战争。1415年,捷克爱国者、宗教改革家胡斯被罗马教廷处以火刑,激起捷克人民爱国激情。布拉格群众多次集会,抗议教皇和皇帝背信弃义,并开始驱逐德国传教士。1419年7月,在胡斯派领导下布拉格人民爆发起义,起义中形成以农民、平民为主的“塔波尔派”和以中小资产阶级、贵族为主的“圣杯派”。后“圣杯派”与教皇、德皇妥协,共同镇压塔波尔派,使起义失败。这次战争对捷克历史发展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有很大影响。 胡斯战争波希米亚人民反对德意志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得名于波希米亚宗教改革家胡斯。自12世纪起,德意志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势力便侵入波希米亚。14世纪,波希米亚的手工业,尤其是采矿业发展迅速,但其经济命脉却操纵在德意志人手中。天主教会占有波希米亚全部地产的三分之一以上。德意志世俗封建主也占有许多地产,城市和矿山也为德意志城市贵族所掌握,几乎所有的高级教士均为德意志人。15世纪初,波希米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在宗教改革家胡斯领导下,波希米亚人民掀起了一场反对教皇和德意志封建主的改革运动。运动的参加者自称胡斯党人。胡斯运动演变成胡斯战争。 胡斯战争 胡斯战争1419—1434年捷克人民反对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民族解放战争,得名于捷克爱国者胡斯。自12世纪起,德意志封建主和天主教会势力侵入捷克,强占了半数土地、全部的城市和矿山,逐步控制了捷克的经济命脉。15世纪初,胡斯领导捷克人民掀起了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改革运动。1415年胡斯遇害,使矛盾更趋激化。1419年布拉格人民起义,是为胡斯战争开端。胡斯党人分为两大派,市民和中小贵族属于圣杯派,农民和城市平民属于塔博尔派。1420—1431年,胡斯党人连续击退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5次进攻。后圣杯派在满足自己的部分要求后,转而与敌人妥协,于1434年在里滂战役中打败塔博尔派。胡斯战争基本结束。 ☚ 汉萨同盟 三十年战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