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胡宏胡 宏(1918— ) 廖盖隆等主编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656页 胡宏1105—1155,一说1102—1161南宋学者。字仁仲,号五峰,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学者称五峰先生。南宋著名学者、经学家胡安国之季子。早年从学于杨时和侯仲良,为二程的再传弟子。初以荫补右承务郎不调;秦桧当政,欲用之,避而不仕。主抗金,曾向高宗上万言书,提出“整饬三纲”等治国安邦之策。隐居湖南衡山20余年, “传其父之学”(《宋元学案·五峰学案》)。张栻曾师事之。桧死,被召,以疾辞,终避不出,卒于家。其所代表的学派为五峰学派。著作有《知言》6卷、《五峰集》5卷、《皇王大纪》80卷。胡宏以具有道德属性的“道”作为伦理学最高范畴。认为“天者,道之总名也”(《知言》卷5),“道者,体用之总名,仁其体,义其用,合体与用,斯为道矣”(《知言》卷1)。他尤重言性,“性立天下之有”是他的基本思想。说:“大哉性乎,万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知言》卷4)反对以善恶言性,说“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善不足以言之,况恶乎!”(《宋元学案·五峰学案》)认为善恶只在于行为是否中节,中节则表现为正,不中节则表现为邪。他反对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同上书),强调两者的一致性。由于胡宏的人性论、理欲观表现出与正统儒学相离异的思想倾向,因此遭到正宗学者的非难,朱熹特作《知言疑义》力诋其非。 胡宏 胡宏哲学史著作。王立新著。王为湘潭大学教授。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出版。为傅伟勋、韦政通主编之“世界哲学家丛书”之一种。全书共8章,分别为胡宏的生平及其著作、胡宏的时代及其学术师承、胡宏的经世政治思想、性本论、“心” 的发扬、独特的理欲观、概说《知言疑义》兼及朱熹与胡宏之关系、胡宏的教育思想。作者指出,胡宏的 《知言》被朱熹判定为 “不轨”,然而胡宏在当时和后世的巨大影响,也得力于朱熹等人的 《知言疑义》。朱熹、陈亮、吕祖谦等人之所以深受胡宏影响,也正得力于《知言疑义》的引见。后世研究者之所以看重胡宏,也正是因为《知言疑义》对胡宏的误解。 ☚ 湖湘文化纵横谈 道德认识论引论 ☛ 胡宏 胡宏1105—1161南宋著名理学家。湖湘学派理学思想体系的奠基人。字仁仲,号五峰,建州崇安县(今属福建)人,胡安国季子。年幼时曾师事二程门人杨时、侯仲良,晚承其父胡安国之学。曾以父荫补右承务郎,因秦桧当国,拒绝出仕,隐居湖南衡山达20余年,主持碧泉书院、文定书堂讲学,研治理学。清学者全祖望称: “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吕祖谦) 以为过于《正蒙》,卒开湖湘之学统。” (《宋元学案·五峰学案》) 在哲学上提出独特的性本论,认为:“天命之谓性。性,天下之大本也。” (《知言疑义》) “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也。” (同上) 在 “性” 和 “气物” 的关系上,肯定二者不可分割,提出 “性外无物,物外无性”(《知言·修身》),但又肯定性是更为根本: “气之流行,性之为主。”“非性无物。” ( 《知言·事物》) 在认识论上,肯定“穷极物理” 的重要性,说: “故学必以穷极物理为先也。然非亲之,则不能知味。” ( 《与张敬夫》) 但又否定“缘事物而知” 的感性认识,提出 “缘事物而知,故迷于事物,流荡失中,无有攸止”。( 《复斋记》) 在人性论上,提出 “理欲同体” 的著名命题,主张 “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 (《知言疑义》)。否定以善恶性的传统思想,认为 “性也者,天地鬼神认之奥也,善不足以言之,况恶乎!” (同上)这些非正宗的思想受到理学家朱熹的批评。著作有《知言》、《五峰集》、《皇王大纪》等。中华书局编有《胡宏集》。 ☚ 易祓 胡实 ☛ 胡宏1106~1162Hu Hongman of letters and scholar of the Song Dynasty,also called Wufeng,meaning Five Mountaintops.Works: Writing at Shangfeng Temple,A Collection of Five Mountaintops,etc.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