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胚胎发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从受精卵内的合子或未受精卵的卵核分裂开始至发育为幼虫为止的过程。蜜蜂在此发育阶段约持续三天时间,未受精卵发育成单倍体雄蜂幼虫。 蜜蜂胚胎发育过程(左为纵切面;右为横切面) 胚体分节及附肢形成 当中胚层即将形成时,胚体开始分节。分节最初从头端开始,逐渐向后发展,共分18胚节。第1节为头叶,最宽大;第2~4节为口节;第5~7节为胸节; 其后的11节即第8~18节分别为第1~10腹节及尾节。在胚体伸长及分节的同时,口节和胸部开始出现附肢芽, 口节的3对附肢分别发育成上颚、下颚和下唇;胸部的附肢形成3对胸足,胸足不发达。同时,头叶出现4个突起,中央两个愈合形成上唇,两侧的两个形成触角。腹部不出现附肢芽。 体壁形成及背合 当中胚层出现后,外胚层即形成胚胎腹面的体壁,然后体壁经两侧向上伸展,首先在胚胎两端体壁在背中线相接呈圆筒状,随后向中央扩展,直至前后相接,背合过程即告完成。 主要器官的形成 分述如下: 消化道的形成 当羊膜形成以后,在胚胎的两端前、后中肠韧的位置各出现一个凹陷。前(头)端为口道,进一步凹陷形成前肠;后(尾)端为肛道形成后肠。口道和肛道的形成把前后中肠韧向内推移,中肠韧开始增长,包围卵黄的两端呈杯形,两端各自伸出一个舌状突,围绕卵黄的上方向中央延伸,直到相接形成一完整的带状物。此带再经两侧向下扩展,最终在腹中线相接,形成包含卵黄在内的中肠。中肠此时盲闭,和前、后肠不接通。 神经系统的形成 由外胚层形成。胚层分化刚完成时,外层腹面中央细胞的细胞核明显增大,形成明显的纵带,称为中索。中索下面中央内凹,形成神经沟,神经沟两侧则形成两列神经柱,神经柱进一步形成神经母细胞和表层细胞,神经母细胞形成神经节和神经连索。神经节最初是成对形成的,后合并为一,前后神经节由神经连索相联,横向的神经分支由中索一群细胞形成。最初的胚节除末节外其余17个都有一对神经节。头叶的神经节最大,发育成脑,其后3节(口节)的3对神经节合并成食道下神经节。胸部保留3个神经节。第1~7腹节各有一个神经节,最后一个为复合神经节,由第8~10腹节的三对神经节合并而成,位于第9腹节。感觉器官由外胚层细胞特化而成,感觉神经由感觉神经原产生,向内增长进入神经节;运动神经由腹神经索里的神经原发生,外伸分布于肌肉组织中。 气管系统的形成 由体壁内陷而成。胚体分节以后,第3、第5~14胚节两侧分别出现一对凹陷,除第1对凹陷最后消失外,其余10对凹陷分别发育成各节的气门。这些凹陷进一步向内扩展,并伸出管状分支,相邻各节的分支纵向连接形成气管主干,同节左右两侧的分支横向伸展并连接形成背面和腹面的横走气管。第3胚节同样地形成头部的气管系统,并向后伸出分支和第5胚节前伸的分支相连,从而气管主干伸入到头部。第3胚节凹陷在胚胎后期消失。 循环系统的形成 由中胚层形成。中胚层形成以后,其两端分别产生一个小空洞——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大直至几乎完全占据血腔。后来大部囊壁破裂,裂解的组织形成肌肉和脂肪组织,体腔囊和血腔就合并为一复合腔,仍称为血腔。囊壁侧面的一部分细胞不断裂,形成心原细胞,心原细胞形成两个半月形的成心肌细胞群,后在背中线合并成管状。背隔由心原细胞侧面分出的一群中胚层细胞形成;腹隔由左右腹纵肌发出的肌纤维相连而成。 生殖系统的形成 由中胚层形成。腹部末端两侧的中胚层细胞形成生殖脊,生殖脊形成生殖腺。原始生殖细胞内胚盘中一类特殊细胞形成。(见胚前发育)。 胚胎发育见个体发育。 胚胎发育一般指受精卵发育至幼体孵出前或胎儿出生前的雏形动物体的发育过程。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在体外(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卵生动物)完成或在母体子宫内(胎生动物)完成。一般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包括中胚层形成)以及器官的分化发育等几个发育阶段。 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