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胚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胚囊embryo sac

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存在于胚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胚囊为8核7细胞结构: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和1个具2个极核的中央细胞(见图)。
助细胞 位于胚囊的珠孔端,多为梨形。珠孔端较狭,合点端较宽。有些珠孔端形成钩状突起,合点端无壁或具蜂窝状壁。珠孔端的细胞壁向细胞内伸进成为丝状器,成分为不溶性多糖,有的为半纤维素。丝状器呈指状、楔形花瓶状或其他形状。由于丝状器的存在使助细胞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大。丝状器有吸收、转运及分泌物质的作用。通常大部分细胞质和核偏于珠孔端,一个大液泡和多数小液泡和薄层细胞质偏于合点端。但大葱细胞质浓稠,无明显液泡,核则偏向合点端。助细胞代谢活跃,胞质内有丰富的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小泡、核糖体等。


胚囊的结构


一个助细胞在花粉管进入前或进入后退化,称退化助细胞; 另一助细胞可维持到受精后一段时间,称宿存助细胞。如大葱的宿存助细胞可生存到球胚晚期,向日葵的可生存到心形胚期。有些植物的助细胞伸出珠孔外,并发生壁内突,如禾本科属植物。助细胞可有以下功能: ❶为花粉管进入及释放精子和内容物的场所;
❷从珠心吸收运转营养物质至胚囊,受精前起传递细胞的作用;
❸合成及分泌向化性物质,引导花粉管定向生长。
卵 即雌配子,与精子融合发育为胚。卵位于胚囊的珠孔端,与2个助细胞成三角形排列。成熟卵细胞呈梨形。合点方向无细胞壁或有蜂窝状细胞壁。多数植物的卵的珠孔端有1个大液泡,核及大部分细胞质在合点端。但禾本科植物卵细胞的核位于细胞中央,许多小液泡在细胞质的周边。成熟卵核呈弱或负的孚尔根反应。细胞器的种类及量在不同的植物中有差异,通常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较少。
白花丹属、鸡娃草属缺助细胞。卵细胞的珠孔端有类似丝状器的构造,卵似兼具助细胞的功能。
反足细胞 反足细胞位于胚囊的合点端,在受精前或受精后不久退化,或可生存到胚和胚乳发育。蓼型胚囊的反足细胞一般为3个,禾本科植物的反足细胞进行多次分裂而形成很多,玉米约有20个,箬竹可多达300个。反足细胞可为2核或多核,如向日葵、蒿属。某些植物的反足核为内多倍体(高山菊)或多线染色体(虞美人)。反足细胞与珠心相邻的细胞壁有壁内突,具传递细胞的特征。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器,显示反足细胞具有高代谢活性。有些植物的反足细胞很大,有吸器的功能。
反足细胞可能具有如下功能: ❶运转代谢物质进入胚囊;
❷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及蛋白质等,可为胚及胚乳的发育贮藏物质;
❸分泌生长调节物质,调节其相邻胚乳的发育。
中央细胞 中央细胞介于卵器及反足细胞之间,占据胚囊最大的空间。中央细胞与1个精子融合,发育为胚乳。中央细胞有1个大液泡,细胞质为一薄层沿细胞壁分布,在卵器及反足细胞附近则积聚较多,细胞质中有丰富的细胞器。在成熟胚囊中,2个极核紧接或融合为一次生核,通常偏向卵器或位于细胞中央,少数植物极核或次生核偏向合点端(沼生目型)。中央细胞与卵器相邻的一面缺细胞壁,珠孔向及合点向的侧壁有壁内突。中央细胞与卵、助细胞及反足细胞之间有胞间连丝,与其相邻的珠心细胞则无胞间连丝。有的中央细胞质内含淀粉,如花生、菜豆、大豆、烟草、小麦、大麦、黑麦等,有的还有脂类。中央细胞壁有内突,具有从外围珠心及珠被组织运转营养物质的作用。
有些植物的中央细胞扩展,超出珠孔或伸展至花柱、胎座组织,具吸器功能,多见于寄生植物檀香科、桑寄生科、狸藻科一些植物。

胚囊embryo sac

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包藏于胚珠之中。多数植物成熟胚囊包括位于珠孔端的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合点端的3个反足细胞以及二者之间的1个含极核(2个)或次生核(1个)的大型中央细胞组成部分。胚囊是在胚珠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据参与胚囊的大孢核数目,将胚囊的发育分为单孢子、双孢子和四孢子胚囊三大类。每一大类根据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生过程的差异以及成熟胚囊结构的特点又分为若干类,每一类型则以第一次描述发育过程的植物的属命名。

成熟胚囊的结构

1. 助细胞 2. 卵细胞 3. 极核 4. 中央细胞 5.反足细胞

胚囊

胚囊peinang

胚囊是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位于胚珠中珠心的近珠孔端,是由大孢子发育而成。典型的胚囊由7个细胞8个核组成,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具2个极核)组成。卵是胚囊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卵位于胚囊的珠孔端。助细胞形态与卵细胞相似,位于卵细胞之旁,两个助细胞与卵细胞呈品字形排列合称卵器。助细胞的壁从珠孔端向合点端逐渐变薄,这与卵细胞壁相似。此外,在珠孔端壁具丝状器。丝状器指助细胞珠孔端壁向内伸出指状突起,其作用是有助于从珠心吸取营养并运输到胚囊中。助细胞核与液泡的位置和卵细胞的相反,核在珠孔端,液泡在合点端。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等,棉花的助细胞中还发现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核酸。说明助细胞的代谢水平较卵细胞高。通常助细胞的寿命短,许多植物花粉管进入胚囊时,常先进入一个退化的助细胞,另一个助细胞在受精后解体。根据目前对助细胞的了解,其作用(1)在有些植物如荠菜、棉花、玉米和向日葵中有从珠心吸收营养物质运进胚囊的作用;(2)合成和分泌向化性物质,起引导花粉管定向生长的作用;(3)受精时退化的助细胞常是花粉管进入胚囊和释放内容物的场所。反足细胞通常有3个,合称反足器。反足细胞的数目变化较大,水稻、小麦、玉米等反足细胞数多;向日葵只有2个反足细胞。反足细胞核一般为单倍,但有些植物反足细胞核可为3倍或多倍或具多线染色体。反足细胞的细胞质中细胞器丰富。胚囊的中央细胞高度液泡化,中央细胞的核为极核,多数植物具2个极核。中央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与卵细胞、助细胞和反足细胞相联系,但与其相邻的珠心细胞无胞间连丝。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丰富,显示有强的合成活动。中央细胞在靠近卵器处没有壁或仅有间断的壁。根据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参加形成胚囊的大孢子核数目的不同,被子植物胚囊可分为单孢、双孢和四孢3种主要类型:
❶单孢型(蓼型,正常型):被子植物70%以上的科均有此型胚囊,所以也可称正常型。又因此型首先在蓼科植物中发现,故又称蓼型。其特点是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的4个大孢子中只有1个大孢子发育成胚囊,其他3个大孢子均退化。形成胚囊的大孢子叫功能大孢子,经过3次有丝分裂形成7个细胞8个核的胚囊。
❷双孢型(葱型):其特点是大孢子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两个细胞,其中近珠孔的1个不再分裂而退化,另1个进行第2次减数分裂,形成2个大孢子,每个大孢子再经2次有丝分裂,最后形成7个细胞8个核的胚囊。
❸四孢型(贝母型):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4个大孢子均参加胚囊的形成。


图555 紫萼(Hostacaerulea)胚囊



图556 胚囊发育的三大类型

☚ 精子   双受精现象 ☛

胚囊

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由胚珠产生的大孢子发育而成,不能独立生活,位于胚珠的珠心中。由卵、助细胞、极核和反足细胞构成。受精后,卵发育成胚,极核发育成胚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