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胚后发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胚后发育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从幼虫孵化后到羽化成虫性成熟的发育过程。蜜蜂属完全变态类昆虫,胚后发育历经幼虫、蛹和成虫三个发育历程。 图1 蜜蜂的幼虫 蛹 在蛹期,幼虫的组织器官经分化和改造,逐渐形成成虫的各种器官(图2)。在幼蛹期,触角,足和翅已展开,呈白色略透明,渐变黄褐色。复眼和成虫的口器也出现,但各胸、腹节还保留着幼虫的特征。雌蛹腹末有螫针的原基。在较后一个时期,幼蛹仍在幼虫表皮内,但中胸节已胀大,胸部和腹部之间还未缩窄分开,复眼粉红色。至蛹成熟时,并胸腹节形成,腹部明显分开。同成虫相像。腹部末端第8~10节内陷,螫针形成,复眼紫红色。成熟蛹摆脱幼虫表皮,外部不再改变,而内部仍继续分化。当成虫在蛹内完全形成时,蛹壳裂开,咬开巢房盖羽化出房。 图2 蜜蜂的蛹 成虫 初羽化的蜜蜂外骨骼较软,躯体绒毛十分柔软,体色淡;内部器官需要一个成熟过程。蜜蜂靠吸食蜂蜜和水分,使体液产生较大的内压,造成躯体膨胀,翅膀伸展平直,外骨骼变硬,绒毛竖起,体内各器官发育成熟。(彩图10) 胚后发育见个体发育。 胚后发育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昆虫从孵化开始,直到羽化为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是胚胎发育的继续。在此阶段昆虫通过一系列的变态和生长,发育成为具有典型特征的成虫。其历期因虫种不同而异,短者几天(如蝇类),长者可达十余年(如美洲的十七年蝉)。 胚后发育 胚后发育peihoufayu在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从卵孵化后,或从母体生出后,经过幼虫或幼体至成虫、或成体达到性成熟时的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由于动物的种类不同,胚后发育的情况也有区别。如无脊椎动物中的蚯蚓、蚂蟥和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胚后发育,其幼体与成体极为相似,不经变态,逐渐长大成为成体(直接发育);另一些无脊椎动物有极为特殊的幼体期,幼体与成体极不相同,要经过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后,才能发育成为成体(变态发育),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中的许多种,其中以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最为特殊,它们从卵孵化后,要经过若虫(蝗虫)或稚虫(蜻蜒)而至成虫。在此过为天敌而抑制害虫和害兽等的繁殖。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和害兽的方法,通常称为生物防治法。 ☚ 脊索 趋光性 ☛ 胚后发育一般指从孵化出或从母体生出的幼体至性成熟为止的个体发育。广义的也包括成年期和衰老期在内。胚后发育又分为变态发育和无变态发育两大类。如两栖类的胚后发育有明显的幼体期,其形态结构与成体差异甚大,属变态发育。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没有特殊的幼体期,属无变态发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