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心电图
胎儿心电图可用来诊断妊娠、双胎、判断胎位;并可鉴别先天性心脏病与胎儿窘迫; 可作为高危妊娠之胎儿的监护。
胎儿心电甚微弱,为10~15μV,不多于100μV,为成人心电的1%至2.5%,故记录之前须先将胎儿心电放大,方能记录成功。记录方法有:
❶子宫外记录法:用2个银质吸杯或电极,1个置于孕妇腹壁耻骨联合部位,另一个置于腹中线靠脐部处(早孕时置于脐下方,晚期妊娠时置于脐上)。为寻找最清楚的图形,可将此电极向腹侧壁稍稍移动。宫外记录受其它电流或其他因素干扰,有许多小振动,只能看到R波或QRS波,测不出P波和T波,故只能用以测定胎儿是否生存、多胎及胎位。
❷子宫内记录法:孕妇临产或估计于24小时内分娩,胎膜已破,宫颈口已开大至2cm或以上者,胎头先露部位低者可用此法。用特殊长柄钳,将银质焊接电极固定于胎儿头皮上作记录,应同时测量子宫内压力,以助临床分析。此法可录出QRS波、P波及T波,主要观察有无胎儿窘迫、心律紊乱及估计有无先天性心脏病,以决定对分娩的处理。子宫内记录法操作复杂,有潜在的危险性,故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仅用于头盆不称、羊膜炎、致敏的弥因子胎儿、胎盘早期剥离、脐带脱垂、子宫过度活动、过熟儿、胎心音少于100次/分或多于160次/分、心律紊乱、胎动过多、胎粪排出(头位)以及发生子痫等情况时,作为监护高危妊娠之胎儿的直接方法。
文献报道在妊娠11周,即可测出胎儿心电图,妊娠22周时阳性率最高,但阴性结果不能肯定胎儿不存活,假阴性率可达5%~40%。多胎时出现一种以上形态的QRS波群,假阴性率为10%~20%。对胎位的诊断,准确率约80~95%,顶先露胎儿的QRS与其母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臀先露胎儿的R波与母一致。
子宫收缩影响胎心率,每次收缩后,胎心率短时间减慢,若心动过缓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或两次宫缩间持续过缓,则胎儿娩出时可有严重窒息。通过观察胎心率变化与子宫内压力间的关系,可明确心动过缓的原因。若子宫收缩时即有心率减慢,为胎盘功能不良;子宫收缩与胎心改慢无明显时间关系,为脐带受压;心动过缓时间较长,忽然恢复,但伴中度心律不齐,为凶险现象,胎心音可于数分钟后突然消失。第二产程中较少出现胎儿心率过快,一旦出现则胎儿出生后可有某种程度的窒息。
从妊娠12周始至临产前,胎儿可有轻度窦性心律不齐,每分钟可有2~5次。临产后心律不齐较多见,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时,可见房室交界性逸搏,若后者持续时间过久,则出现室性逸搏,随之心脏停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心率可达210~240次/分,一般预后都好,出生后心脏多属正常。心房纤颤极为少见,若出现则预后严重,说明心功能不全,为急性或慢性缺氧的结果。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多由迷走神经受刺激,或由先天性心脏畸形,如房间隔缺损所致,或两者并存。故心电图可有助于鉴别先天性心脏病与胎儿窘迫,指导处理方案。不断改进胎儿心电图记录方法,对监护胎儿、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减少新生儿窒息机会,将起到一定作用。
胎儿心电图fetal ECG,FECG
指经母亲腹部记录的胎儿心电图。胎儿的心脏电位约为7~70μV,与孕妇的电位(2000~3000μV)相比要微小得多,加之羊水造成的短路作用,致使胎儿的心脏电位甚为微弱。胎儿的心电图描记,必须先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方可接心电图机加以识别,胎儿心电图机的电极多用两只银质的圆形吸附式电极。一般多用双极导联,即一个电极置于孕妇左腿,另一电极置于子宫底。胎儿心电图的图形为孕妇及胎儿两者的心电图,因两个电极均在孕妇心脏以下部位,故不仅胎儿心电图的图形微小,孕妇的心电图亦微小。一般在妊娠4~6个月以后就有较规律的图形。胎儿的心电图只能见到QRS波群,不能检出P波。临床上多用于:
❶判断死胎;
❷确定胎位,当孕妇与胎儿的R波同向时,则为臀位,若方向相反时则为头位;
❸显示双胎;
❹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