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黑色素瘤
胃肠道黑色素瘤可分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种。胃肠道原发性黑色素瘤好发于肛管直肠区,系肛管成黑色素细胞恶变所致,沿粘膜下层向上侵及直肠。极为罕见。瘤体直径0.2~1.5cm不等,分无蒂和有蒂两种,不作环状生长,类似息肉、血栓痔,肉眼不呈黑色,易误诊。如发生溃疡,可伴发疼痛出血、里急后重和黑色溢液。多发生于45岁以后,早期即可经血行或淋巴道播散。主张早期做根治术,作腹会阴切除并清扫两侧腹股沟淋巴结。术后多数仅生存1~2年,5~10年者罕见。
胃肠道转移性黑色素瘤多系四肢或颈部皮肤黑色素瘤恶变播散而来,常于原发瘤切除后几年至十年后出现,多为多发,可伴肝转移。胃转移性黑色素瘤位于粘膜下层,X线呈牝牛眼征,即肿瘤周围组织为胃酸侵蚀呈圆形透亮阴影。常因呕血就医而获确诊。小肠转移瘤可引起肠梗阻或肠套叠,术前不易确诊。结肠转移瘤多呈多发,少数孤立病灶切除后可生存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