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气胀症
胃肠气胀症是以腹胀、频繁嗳气及排气为主要表现的症状群。
在正常情况下,胃肠道内所含气体主要系进食时咽下,约占胃肠道内气体的2/3;其余一部分为食物在肠道内经细菌发酵或十二指肠内胃酸和碳酸氢盐作用而形成的气体,另一部分则由肠壁血循环中弥散而来。胃肠道内气体增多的原因包括
❶吞气过多:又称吞气症,多见于顽固的焦虑状态,亦可见于口腔刺激性病变、不合适的假牙或鼻咽部病变等;
❷摄入过多产气的食物:包括过多摄入难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或纤维蔬菜、蛋糕、面包、汽水、啤酒等。许多水果、果汁于肠内可产生多量氢气,某些食物在肠内还产生硫化氢和硫醇,后者抑制碳酸酐酶活力进而抑制二氧化碳在肠内的吸收;
❸各种原因引起的吸收不良:胰、胆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短肠综合征和各种导致肠内细菌过度繁殖的病理情况如憩室病等,均常合并胃肠道气体增多。肠道细菌可以使几乎所有食物中的有机物质发酵,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糖类和大多数的多糖类等,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尤其是氢,而食物的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碍,又为细菌发酵提供了更多底物,这是导致肠道内气体过多的主要原因。胃十二指肠疾病,高酸分泌或严重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均可由盐酸与重碳酸盐的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或全腹胀满感、嗳气、肠鸣、排气多和腹痛,餐后加重。吞气症患者还有频繁的嗳气,系不自觉吞气所致。当气体淤积于胃肠道的一定部位或节段时,可表现某些特殊症状群:
❶胃泡症状群:多系进食时吞下过多气体所致,进餐量大和进食过快较易发生,过多的气体淤积于胃内;引起胃泡增大,表现为进餐后上腹胀满感或腹痛,经嗳气而获缓解或消失。油腻食物使胃排空延迟,症状可更明显而持久。有时胃内气体量可多达2~3L,导致左季肋胀痛,并可牵涉至心前区或左胸骨旁,易被误认为心绞痛。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胃扩张而出现呼吸窘迫感或窒息感;
❷肝、脾曲症状群: 大量气体淤积于结肠脾曲,引起左上腹、左季肋区胀痛,多牵涉至下胸骨左旁区、心前区,有时达左颈、左肩、左上臂内侧,称脾曲症状群,与心绞痛易混淆,任何挤压左上腹的动作如弯腰、平卧、左上腹加压等均可使症状加剧。进餐后胃-回肠-结肠反射使多量肠内容和气体排入结肠,而使症状发作或加剧,排气或排便常可使之缓解。少数结肠肝曲过长而有大量气体淤积者,类似的剧烈腹痛可发生于右上腹,称为肝曲症状群,常易与胆囊疾患混淆。
诊断可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下列检查发现:
❶X线腹部平片发现肠内普遍积气和(或)出现胃泡明显增大或结肠肝脾曲多量积气。有时透视下可见吞气现象。X线钡剂灌肠可显示脾曲、肝曲过长;
❷进行相应的检查以确定有关的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如吸收不良综合征、胰胆疾病,和肠道细菌繁殖、胃酸过高等引起的胃肠道积气;
❸呼吸试验气体分析,对于确定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结肠细菌过度繁殖和发酵等引起的胃肠道积气有一定帮助。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严重吞气症者应积极治疗焦虑和消除精神紧张(参见“结肠激惹综合征”条)。要深入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限制或不吃产气的食物如椰菜、椰菜花、萝卜、卷心菜、黄瓜、甜瓜、洋葱头、生冷水果、汽水、啤酒和其他含气食品。排便应有规律,保持畅通。进食时应充分咀嚼。避免吃零食和过度吸烟。应积极矫治鼻咽阻塞性疾病。对严重病例,经X线检查证实有结肠过长或张力过低者,可试用氨甲酰甲胆碱(urocholine)或新斯的明,亦可用胃复安。中药木香、陈皮、枳实、乌药等有促进肠收缩作用,从而缓解胃肠道积气和腹痛,可辨证施治。亦可试用中药木香顺气丸。对于多涎症引起的过多吞气可用阿托品,但用量不宜过多,以不引起明显口干为度。肝、脾曲症状群明显发作时,可采用局部按摩、改变体位(膝胸位)或散步。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等并发明显腹胀、嗳气时,制酸药应选用不产生二氧化碳的制剂如氢氧化铝、氧化镁等。对肠道细菌繁殖,过度发酵的病例,可试用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活性炭、白陶土和二氧化硅制剂如消胀宁(simethicone、dimethicon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