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胃肠减压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胃肠减压法

胃肠减压法

胃肠减压是自鼻插管至胃或肠中,将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吸出,以减轻胃肠道压力,达到减轻症状,协助诊断,预防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及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是外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其主要作用:
❶急性胃扩张、肠梗阻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胃肠减压,可解除扩张,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有效的胃肠减压对于某些单纯的机械性肠梗阻,如粘连性肠梗阻,可解除梗阻,达到治疗目的。
❷用于腹部手术前准备,以减少全麻时因胃内容物反流而致吸入性肺炎,而且吸空胃肠气体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增加手术的安全。手术后,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胃肠发生暂时性的麻痹,一般于24~48小时逐渐恢复。在肠蠕动未恢复前,胃肠道气体和液体不能排出,引起腹胀,影响吻合口和切口的愈合。因此腹部手术后应用胃肠减压,可以预防与治疗腹胀和因腹胀造成的并发症。
❸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时,胃肠减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它可将胃内液体吸空,避免继续溢入腹腔加重腹膜炎,并能促使穿孔早期闭合。
❹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等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麻痹和肠胀气,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缓解症状。急性胰腺炎病人由于吸出了酸性胃液,从而使胰腺的分泌减少,对病人的恢复极为有利。
❺胃手术后,可由抽出胃液的性状、色、量等,测知吻合口是否出血,胆汁有无返流入胃内及胃功能恢复情况。
胃肠减压装置的种类 其原理是由于吸引器所产生的负压,通过插入胃肠内的减压管,将胃肠中的内容物吸出体外。一般胃肠减压所需负压是30~75cmH2O。常用的胃肠减压器有电吸引器,墙壁吸引器,以及使水在密闭的瓶间流动产生负压的吸引装置。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三瓶重力吸引胃肠减压器:三瓶的装置是:一个吸引瓶以绳网倒置,吊挂于输液架上,高于床面65~70cm,另一接水瓶和一收集瓶置地上。倒悬的吸引瓶内水经放水管(连吸引瓶内短管)流入地上接水瓶,悬吊的水瓶上部即形成负压。此负压经吸引管传至收集瓶,将该瓶内空气吸出,使瓶内也形成负压。收集瓶连胃管,而发生对胃肠的吸引作用。胃肠道内的积气及胃液被吸入此瓶中。当倒悬吸引瓶内水将流尽时,关闭连接收集瓶的吸引管夹(管连吸引瓶内长管),放开放气管夹(在吸引管上部侧方),抬高地上的接水瓶使高于倒悬的吸引瓶,水即流回入倒悬吸引瓶内。然后关闭放气管夹,复置接水瓶于地上,打开吸引管夹,吸引作用再行恢复。注意各瓶塞及接管处均不要漏气,以保持吸引力。
(2)翻转式重力吸引胃肠减压器(三瓶): 是特制的重力吸引装置。包括两个大瓶瓶口相对,一上一下装在一个铁架上,瓶架可以翻转,翻转时上下瓶互换位置。在两瓶之间有中心轴盘,内装多路连通栓,并有控制器。架的一侧下方装有收集瓶。铁架下有轮,可以推动。使用前将位于下方的吸引大瓶灌水至将满,按顺序装好瓶栓,拉开架身固定销,把盛水瓶向上翻转,垂直后插上固定销,备用。用时将胃管接在吸引管上,扭开吸气阀,水即由上瓶缓慢流入下瓶,形成负压,积气及胃液被吸出,流入收集瓶内。下瓶内空气由排气孔排出。上瓶水流完,旋转瓶架,二瓶互换位置,达到持续减压。
(3)气箱式胃肠减压器: 是由橡胶制折叠气箱、坠锤、提把及薄钢板筒体四部分组成。真空度为76cmH2O。气箱顶端有排气阀,手把向上提起时,气箱即被折缩,其中空气从排气阀挤出。松手后排气阀即行关闭,借坠锤重力下拉,气箱张开形成稳定负压,吸气阀处产生吸引作用,引流物即不断被吸入收集瓶中,同时坠锤逐渐降至原处。手把再行提起,依次反复进行,即产生持续吸引作用。该器使用方便,易于控制,便于检修。
(4) 电动吸引器:是以马达带动抽气机,产生负压进行吸引。但应在吸引器与胃管之间加装调压瓶,以免吸引力过大。其优点为使用方便,缺点为马达发出声响,影响病人休息。在有条件的医院以用管道吸引器为理想。
(5)注射器吸引: 在设备条件不足时,也可用大注射器定时抽吸胃液,以达到减压目的。
常用的减压管 单腔管: 由橡胶制成,长1.27m,尾端壁薄、腔大,略成漏斗状; 管的另一端密闭,近管端处每距4~5cm有一孔,共4个,各孔绕管壁凿出,不在一条线上。管上于45、55、65、75cm处各有一刻度线。管径粗细不等,常用的有12、14、16、18等型号。此种管管腔大,易于插入。一般胃肠减压常用此管。此外尚有带银头(或铜头)的十二指肠管,可借头端重力到达十二指肠。
双腔管,又名米-阿管:以橡胶制成,管长3m,带椭圆铜头,其上有数个裂孔,紧接铜头围绕管子有乳胶囊(或不带铜头,从距乳胶囊约5cm处开始,每隔2cm凿一孔,共5个孔)。管子尾端为双叉开口,管内有粗细两腔互不相通,粗腔通至管头裂孔供“吸引”用;细腔通至乳胶囊,供注气或注水起“拖曳”作用。此管能深入肠腔,可作肠道减压用。
胃肠减压的操作步骤 向病人解释插管的必要性与插管时的配合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如不能坐起,可取仰卧位。铺治疗巾于病人颌下,用湿棉签清洁鼻孔,将胃管前端涂以石蜡油,使之润滑。右手持管自一侧鼻孔慢慢插入,管至咽部时令病人作吞咽动作,使管进入食道达胃中。插入深度约为50~55cm,但因人而异(相当鼻尖至耳垂加鼻尖至剑突的长度)。插管时如病人恶心欲呕,可嘱其张口作深呼吸,或休息片刻,待恶心好转后,再继续插入。如病人有呛咳、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可能误入气管,应立即抽出重插。插入后,以胶布固定,将胃管接胃肠减压器吸引管,持续减压。
双腔管插入法一般与单腔管同。唯须先排出乳胶囊内气体,并在鼻腔内涂以可卡因,将管子自鼻孔插入达胃中后,将胃内容物全部吸出,使胃回缩,以恢复其蠕动力。然后嘱病人取右侧卧位,髋下垫一小枕,将管送至幽门附近(即管达60cm处),借胃蠕动使管子通过幽门。此时送管速度宜慢,以免管子在胃中盘曲。如自管中抽出黄绿色胆汁,或管已进至75cm处,表明管已达十二指肠(最准确的是X线透视证明),即注空气或水20ml于乳胶囊中并扎紧尾端,使乳胶囊随肠蠕动下移。此时每30分钟将管子送入20cm,直至所需深度。在插管过程中接胃肠减压器,随时将肠道内容物吸出。用后,应先将乳胶囊中之空气或水吸出,然后缓慢拔管。
胃肠减压护理 在行胃肠减压前,应仔细检查橡胶管是否通畅,减压器是否密闭,胃管与减压器的连接是否正确等。减压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减压的效果,如引流管是否通畅,腹胀是否减轻以及肠蠕动恢复情况。如减压效果不好,应查明原因,及时排除故障。必须保持胃管通畅,每3~4小时用注射器注入温开水20~30ml,冲洗管腔一次。如有阻塞,应冲洗通畅。减压中应随时调整减压器,保持连续减压,以达到治疗目的。
认真观察吸出物的色泽、性状、液量并记录。一般胃肠吻合手术后,24小时多有黑红色带细小血块的血液与胃肠液一同被吸出。12~24小时后胃液逐渐变清,量逐渐减少。如有鲜血吸出或短时内有大量血液吸出,应考虑为出血现象,须立即停止吸引并及时报告医生。
为了了解病人体液是否平衡,应准确地记录出入量,每日吸出总量,可供静脉补液参考。在计算吸出胃肠液量时,要减去冲洗管腔所用的液量。
行胃肠减压的病人,应注意口腔护理,常使病人用复方硼砂液漱口。如口干、喉痛,可使病人用凉开水含漱或少量饮水。对于长期行胃肠减压的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口腔炎、咽壁炎症或溃疡。并应定时协助病人翻身,鼓励病人咳嗽与咯痰,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如有症状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在胃肠减压期应禁饮食,如必须经口服药者,应在服药后停止抽吸0.5~1小时。用米-阿管时,如管端已达回肠,可以饮水或进清流饮食。随时注意清除收集瓶内的引流物,以免因贮液过多而被吸入减压器中,损坏机器。
停止胃肠减压时,应先将胃管与减压器分离,捏住胃管,令病人屏气,迅速拔出胃管,并以弯盆承接,以免管中液体流出,污染床单。然后擦净病人鼻孔,除去胶布痕迹,并整理消毒用物。

☚ 洗胃法   三腔管使用法 ☛
000103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