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梗阻
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梗阻是指幽门附近溃疡反复发作而形成的幽门管和十二指肠球的管壁增厚、僵硬,管腔狭小及变形等病变造成的器质性梗阻。主要症状已由溃疡病的发作性转为持续性,疼痛转为呕吐。患者往往于白日进食后有饱胀感,夜晚即呕吐,呕吐量大,呕吐物含有酸味不消化的宿食。由于呕吐,营养摄入和吸收受严重影响,体重下降,尿量减少。患者有消瘦、失水,营养不良等表现。上腹可见局限性隆起,呈鼓音,并有振水声,于机械刺激后,出现自左向右的蠕动波。化验检查可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一定程度的氮质血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诊断一般不困难,患者都有溃疡病反复发作史,继而出现呕吐,并逐渐代替疼痛成为主要症状,呕吐也有其特异性,量大,有宿食,但不含胆汁。腹部常有局部隆起,伴振水声和自左向右移动的蠕动波。可置入胃管了解胃的滞留量、胃的排空情况,以判断梗阻是否存在和是否完全,此法较钡餐检查简便,结果肯定。还应考虑与十二指肠壅滞症(亦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十二指肠横部狭窄或受压等相鉴别。难于确诊时,钡餐检查将显示十二指肠壅滞或横部狭窄,幽门无梗阻。
积极治疗溃疡病,减少发作次数是预防幽门梗阻最有效的措施。对一些不适合继续内科治疗的溃疡病患者应及时手术。如幽门梗阻业已发生,必须首先纠正被扰乱的代谢并制止其进一步发展。可静脉输入胃型平衡液或0.9%盐水恢复细胞外液体积,保持一定的尿量,并纠正低钾血症和碱中毒。同时,尚应注意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此外,将胃洗净,这样不但有助于减少胃壁的局部充血水肿,并可减少体液继续大量丢失。轻症病人,给予平衡液或盐水,即可逐渐纠正失水和碱中毒。遇有反常性酸性尿的情况,则宜增加氯化钾摄入量,否则在缺乏钾离子的情况下,碱中毒和缺水是无法纠正的。若病情极重,可直接给予稀盐酸静脉滴注。经积极准备,病情在短期内改善,表现为失水纠正,尿量增多,各种代谢紊乱基本纠正,胃滞留物减少,胃液由混转清等。此时,可考虑手术解除梗阻,并根治溃疡病。常用的手术为胃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附加胃空肠吻合、胃窦切除术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期梗阻,胃壁松弛,术后易出现滞留。若发生这一情况,宜放置胃管减压,使胃休息,同时可用温高渗盐水洗胃,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