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组织学分级
肿瘤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组织的间变程度和有丝分裂的数量将某一类型的肿瘤分为不同等级,藉以表示肿瘤的恶性程度,以提供临床作为治疗和估计预后时的参考。通常分为四级或三级,间变程度愈大,有丝分裂愈多者,级别愈高;级别愈高者,临床愈为恶性。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当其分化程度不同时,以分化程度最低者为标准。通常予以分级的肿瘤有以下几种。
鳞状细胞癌: Broder将鳞状细胞癌分为四级。Ⅰ级:未分化癌细胞占癌细胞总数25% 以下。Ⅱ级: 未分化癌细胞占25~50%。Ⅲ级: 未分化癌细胞占50~70%。Ⅳ级: 未分化癌细胞占75%以上。也有人综合观察细胞分化程度和组织排列形式而将鳞状细胞癌分为三级: 癌巢有角化珠形成为者Ⅰ级;细胞未分化,呈弥散分布,不形成明显癌巢者为Ⅲ级;居中者为Ⅱ级。
腺癌: Ⅰ级: 癌细胞分化好,有完好的腺管形成,腺体大小、形态及其细胞排列层次尚规则。Ⅳ级: 细胞低分化,弥散于间质中而不形成或很少形成腺体。居于二者之间者为Ⅱ、Ⅲ级。也有根据相同原则将腺癌分为三级者。
膀胱移行细胞癌: Ⅰ级: 乳头状增生由五层以上癌细胞构成,排列规则,细胞仅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少,无固有膜浸润。Ⅱ级: 细胞异型性较明显,极向丧失,核分裂较多,有实体性癌巢浸润固有膜或膀胱壁。Ⅲ级:细胞高度间变,失去移行细胞的特点,核分裂多见,已有广泛浸润。以往亦有将膀胱移行细胞癌分为四级者。骨巨细胞瘤: Ⅰ级: 多核巨细胞量多,分布均匀,体积较大,核数目较多。间质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仅偶见。Ⅲ级: 多核巨细胞少而小,分布不均匀,核数目少并呈异型性,间质细胞完全具有肉瘤特点,核分裂多见。居中间者为Ⅱ级。
星形细胞瘤: Ⅰ级: 即原纤维性星形细胞瘤和原浆性星形细胞瘤。瘤细胞稀疏,其形态和正常星形细胞相似或略肥大,极少异型性。Ⅱ级: 即星形母细胞瘤。瘤细胞较为密集,但尚无明显异型性,血管呈活跃增生。Ⅲ级: 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瘤细胞有明显间变,细胞更为致密,血管不但明显增多而且伴有内皮细胞和外皮细胞增生。瘤组织有灶性坏死。Ⅳ级: 也属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瘤细胞呈高度间变。细胞大而形态极不规则,有多量瘤巨细胞,核分裂多见。坏死多见,坏死周围的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的现象较突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外皮细胞增生更为活跃。
组织学分级有助于临床决定治疗措施和估计预后的参考,但同一巨大肿瘤的不同部位,其分化程度和有无浸润往往不尽相同,因此,活体组织检查的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的片面性。在决定治疗措施和估计预后时,还必须结合临床分期和患者全身状态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