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血管造影
肾上腺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肾上腺疾病。虽然腹膜后充气造影比腹部平片显示肾上腺的效果好,但因肾上腺体积较小,其位置和形态常有变异,其组织间或肾上腺周围又常有含脂肪的结缔组织,肾上腺显影就不太清晰。对肾上腺的小肿瘤或不太明显的增生单用腹膜后充气造影诊断发生困难时可作肾上腺血管造影。肾上腺血管造影分动脉造影及静脉造影。
(1) 肾上腺动脉造影: 使肾上腺动脉显影可采用腹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肾上腺动脉造影,以后者最为理想。目前都采用经股动脉插管法,在电视屏监视下把导管头尖端放于适当位置,以第12胸椎或第1腰椎水平最相宜,然后选择插入有关动脉,在腹主动脉造影时为了更好显示肾上腺动脉,可在造影时令病人作Valsal-va动作。由于肾上腺动脉起源变异很多,且又很细小,有时须先作腹主动脉造影再进行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造影剂为76%泛影葡胺,剂量为腹主动脉造影用30~40ml、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用15ml、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用3~7ml。动脉造影对于富有血管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较有价值的一种方法,但对肾上腺皮质增生、醛固酮增多症和少血管的肿瘤则诊断价值不太大。若配合腹膜后充气造影,肾上腺的大小形态轮廓可显示更为清楚。
(2) 肾上腺静脉造影:近年来由于导管技术的进步,对较难诊断的、较小的、血管少的肾上腺腺瘤可采用肾上腺静脉造影技术。静脉造影除能了解肾上腺静脉的形态及走向外,还可抽血样作激素测定,进一步确定病灶的位置。方法是经皮穿刺右股静脉,在透视或电视监督下将导管插到下腔静脉,再进到左肾上腺静脉开口处,先用76%泛影葡胺0.5~1ml试验性注射加以证实后,再用8ml造影剂在2秒钟内注完,同时快速连续拍片。每秒2张,共拍5秒。有时导管只能进入左肾静脉时,则可用力注射15ml造影剂,此时左肾上腺静脉亦可显影。右肾上腺静脉造影方法同左侧,通常右肾上腺静脉开口在腔静脉的后面,约在胸椎11~12水平。
静脉造影虽较为安全,但仍有出血及造影剂外渗的并发症,特别是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静脉脆弱,更要注意。在对疑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病人作血管造影时,需连续观察血压和心电图,发现高血压危象应立即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