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肾上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肾上腺shèn shàng xiàn一种内分泌腺。也称肾上体或副肾。1919年汤尔和译《诊断学》下卷:“肾上腺,即副肾。”1942年乔树民《内科学·内分泌腺病》:“人体之主要内分泌器官凡六: 一曰大脑垂体,二曰甲状腺,三曰副甲状腺,四曰肾上腺,五曰胰岛腺,六曰性腺(睾丸或卵巢)。” 肾上腺adrenal gland哺乳动物肾前方由皮质和髓质构成的复合内分泌腺。在许多鱼类,两种组织是分开的。皮质来源于中胚层,分泌多种类固醇激素; 髓质来源于神经外胚层,因其细胞可用铬酸盐染成棕黑色,故又称嗜铬组织,分泌儿茶酚胺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的比较 (a) 板鳃类; (b)硬骨鱼; (c) 有尾类; (d) 无尾类(e) 蜥蜴; (f) 鸟类; (g) 哺乳类 哺乳类的肾上腺 皮质和髓质有明显的界线,其位置和两种成分的含量随动物种类而有不同。 哺乳动物的肾上腺组织结构 肾上腺实质的外周部为皮质,深部为髓质。其外包有结缔组织被膜,伸入腺实质形成小隔,血管和神经沿小隔进入腺组织。 皮质 根据细胞形态和排列的不同,皮质由表层向内可分为三个区: ❶多形区。细胞排列成团状和索状(反刍类)、弓状(马属和食肉类)或不规则形(猪);马的多形区细胞呈高柱状,其他动物的很小,核小,染色深,胞质染色均匀,内有类脂小滴。 ❷束状区。细胞索呈辐射状排列,索间有毛细血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 细胞呈多边形,胞核较大,染色较浅,胞质内细胞器较丰富,并含有许多脂滴。 ❸网状区。细胞索互相吻合形成网状,索间有宽大的窦状毛细血管。细胞呈多角形与束状区的相似,但脂滴较少,褐色素较多,胞核染色深并常固缩。此区不很活跃,细胞处于退化状态。皮质部的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前者能维持肌体内电解质和水的平衡,后者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 此外,还能分泌少量的雌激素和雄激素。皮质激素对生命至关重要,切除皮质可导致死亡。 髓质 与皮质的网状区参差相接,细胞排列成束或团,并相互连接成网,主要由嗜铬细胞组成,其间有少量的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嗜铬细胞较大,多边形,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一般呈弱嗜碱性。多数哺乳动物的嗜铬细胞可分为两种:❶肾上腺素细胞,胞体较大,嗜铬性较弱,分泌颗粒含有肾上腺素; ❷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嗜铬性较强,分泌颗粒含有去甲肾上腺素,髓质中还含有少数多极的交感神经节细胞,单个或2~3个成群分布。肾上腺素能增加心率和输出量,提高耗氧量及基础代谢率,去甲肾上腺素则能引起血压明显升高。 肾上腺的血管分布和神经支配 肾上腺动脉在被膜内形成小动脉网后,大部分在皮质内分支成窦状毛细血管进入髓质,一部分动脉贯穿皮质直接进入髓质,最后在髓质汇集成一条中央静脉出肾上腺。肾上腺的神经支配来自交感神经,大部分进入髓质,以节前神经纤维直接与嗜铬细胞接触。 肾上腺adrenal gland动物体内分沁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的内分泌器官。在哺乳动物成对存在,位于肾脏前端。外有结缔组织被膜,腺实质周边部分为皮质部,中央部分为髓质部。皮质部起源于中胚层,较厚,根据细胞的排列形式,从外向内分为多形区、束状区和网状区(见“肾上腺皮质”)。髓质部起源于外胚层,体积较小,腺细胞具嗜铬性,称嗜铬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低等脊椎动物,皮质部和髓质部常互相分离,分散分布。 肾上腺肾上腺平均重量,男性左肾上腺为7.17 g,右肾上腺为7.11 g;女性左肾上腺为7.20 g,右肾上腺为6.86 g。 肾上腺 肾上腺shenshangxian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位于肾脏上方,左右各一,共重10~18克,左侧呈半月形,右侧为三角形。肾上腺外包被膜,其实质由外围的浅黄色皮质和中央的棕色髓质两部分组成,二者比例约为10:1~20:1。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腺体,皮质发生于中胚层,是腺垂体的靶器官;髓质发生于外胚层,可视为神经系统的延伸,相当于一个交感神经节。肾上腺皮质分为3层,从外向里分别为(1)球状带:细胞排列成球状,主要分泌以醛固酮为主的盐皮质激素;(2)束状带:细胞平行排列,形成较宽的伸向髓质的长索状,主要分泌以皮质醇为主的糖皮质激素;(3)网状带:细胞排列成网状,分泌少量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对物质代谢、水盐平衡的调节和应激反应等有重要的作用(参见“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在皮质内部细胞排列成索状,其间有丰富的血窦。实际上它是交感神经节迁移到皮质中演化而成的。由于髓质细胞内的颗粒可与铬酸盐作用,呈现棕色,故又称为嗜铬细胞,是分泌和贮存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场所。肾上腺髓质激素有加快心跳、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等生理功能(参见“肾上腺髓质激素”)。许多种肾上腺激素及其类似物已作为药物应用于临床。 ☚ 呆小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 ☛ 肾上腺 肾上腺shenshangxian内分泌腺之一。黄色,位于左、右肾的上方 (见图),左侧的肾上腺呈半月形,右侧的肾上腺呈三角形。腺实质分两部分:外周部分为皮质,占腺体的90%,中心部分为髓质,占腺体的10%。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主要调节水与电解质的代谢与平衡,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调节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与血压的升高、淋巴系统及心脏血管系统的兴奋、维持体温等都有较密切的关系。若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病人会出现异常肥胖、血压增高、水肿、毛发增多、糖尿等症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病人出现严重消瘦、血压下降、毛发稀少、皮肤黝黑等症状。 肾上腺 ☚ 甲状旁腺 松果体 ☛ 肾上腺adrenal gland系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成对,位于两肾的上方,左侧近似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肾上腺与肾共同被肾筋膜所包绕。肾上腺前面有不显著的门,为血管、神经出入之处。新鲜肾上腺呈黄色重约11~18g。肾上腺外包有被膜,其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皮质可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调节水、盐代谢及糖与蛋白质的代谢有重要作用。肾上腺髓质能产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有加快心跳、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等作用。肾上腺分泌功能如何对机体影响甚多,其皮质与髓质疾病直接影响其功能,为临床内分泌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肾上腺一种内分泌腺。左右各一,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极。分皮质与髓质两部,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参与糖、蛋白质、脂肪和钠、钾的代谢;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增强心脏活动和增强心输出量,且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 肾上腺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左右各一,均为7克左右。左肾上腺为半月形,右肾上腺为三角形,与肾共同包在肾筋膜内,但又有纤维囊和脂肪囊与肾分隔。肾上腺外包有结缔组织被膜。肾上腺实质分为两部分,外周部分为肾上腺皮质,约占腺体的90%;中央部分为肾上腺髓质,约占腺体的10%。 ☚ 甲状腺机能亢进 肾上腺皮质激素 ☛ 肾上腺adrenal gland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间隙内,如帽样覆盖于肾脏上端。腺体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三个区带,由外向内分别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分别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以及雄性激素和少量的雌性激素。髓质主要由嗜铬细胞和大量血管、血窦构成,并有少量交感神经节细胞。嗜铬细胞可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的血液供应来自肾上腺上、中、下动脉。 肾上腺 肾上腺肾上腺是成对的内分泌腺,质软,呈淡黄色,其大小约为5×3×1cm2,重约7g,左侧者稍大;位于脊柱两侧的腹膜后间隙内,属于腹膜外位器官。左肾上腺较长,呈半月状。其前面与胃、胰和脾相邻;后面贴附膈的左脚;下面凹陷称为肾面,紧卧于左肾内侧缘的上部;内侧缘接触腹主动脉和腹腔神经节。左肾上腺门位于其前面的下部,有肾上腺中央静脉自门穿出注入左肾静脉。右肾上腺稍短,呈三角形。其前面的内侧分无腹膜,直接与下腔静脉接触;外侧分与肝相邻接;腺的后面稍凸与膈相贴;底凹陷叫做肾面,紧卧于右肾的上端,内侧缘临腹腔神经节。右肾上腺门位于腺的前面内上分,肾上腺中央静脉经门穿出汇入下腔静脉或右肾静脉(见图)。肾上腺和肾共同包绕在肾筋膜内,但各有自己的纤维囊和脂肪囊;因此,它不随肾向下移动。肾上腺与肾之间的脂肪结缔组织,在胎儿和新生儿不明显,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厚。有时在肾上腺附近或腹腔丛内可见到与肾上腺皮质构造相似的小块组织,称为副肾上腺或皮质体;在人类较少见。 肾上腺的血液供给 血管、淋巴和神经 肾上腺的血液供给极为丰富 (见图),动脉由肾上腺上、中、下动脉供给,它们分别发自膈下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三组动脉分成小支至肾上腺的纤维囊,互相吻合成丛,由丛发出皮质支和髓质支,供应皮质各带和髓质。血窦内的血液,经小静脉、中央静脉输出,经左、右肾上腺静脉分别汇入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腺内毛细淋巴管成丛逐步汇集成较大的淋巴管输出,最后输入腰淋巴结。神经主要由腹腔丛发起,形成的膈丛和肾上腺丛发支分布。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肾上腺的内侧构成肾上腺丛,其支穿过纤维囊形成肾上腺的囊下丛,囊下丛再发出分支至血管、髓质的嗜铬细胞和交感神经节细胞,使之分泌。 ☚ 甲状旁腺 松果体 ☛ 肾上腺 肾上腺肾上腺是一对内分泌腺,包埋在腹膜后脂肪组织中,在肾的上端,呈扁三角形,前面凹陷成门。成人长约5cm,宽3~4cm,厚不到1cm,两腺共重约15g。腺的大小和重量因年龄和生理状况不同,有很大的差别。此腺由皮质和髓质组成。皮质在腺的周边,占腺的大部分。髓质相当小,在腺的中心。皮质和髓质是两个不同的内分泌腺,其胚胎发生来源和功能各异。皮质来源于体腔上皮,髓质来自神经嵴。肾上腺皮质在出生前、后有明显的变化。胚6周时,由尿生殖嵴内侧的体腔上皮增生,形成胚胎皮质。其后不久,在胚胎皮质周围生成永久皮质。新生儿的肾上腺相当大,胚胎皮质占皮质的80%,此部的细胞大,排列成索,易被伊红深染。生后2周内胚胎皮质的大部分迅速退化;永久性皮质生长分化,形成球状带和束状带,3岁时建立网状带。胚胎皮质的功能所知不详,它的发育依赖胎盘激素。 图1 肾上腺皮质结构模式图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是生命必需的。皮质合成甾类激素的原料是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此物与皮质细胞膜的受体结合,摄入细胞内,被溶酶体酶水解,使胆固醇酯游离,再分解为胆固醇和脂肪酸,贮存于脂滴内。胆固醇是合成激素的前体,在滑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多种酶的作用下合成激素。但激素如何释放还未确知。现有的研究表明,细胞不形成分泌颗粒和贮存激素。细胞可能在身体需要时迅速合成激素,以分子形式释放。皮质的形态分带与功能大致符合,表明各带合成激素有分工。已从人和某些动物的皮质提取出近百种甾类化合物,但其中只有几种是正常分泌的有激素活性的物质。根据它们的生理效应分为三类: ❶盐皮质激素:其中主要是醛固酮,由球状带分泌。它的分泌水平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和血浆钾、钠浓度的调节。醛固酮主要作用于肾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也作用于胃粘膜、唾液腺和汗腺,促进肾小管吸收钠和排出钾,使胃肠分泌物、唾液和汗中钠减少; ❷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和皮质酮,由束状带和网状带产生。这两带的分泌水平主要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糖皮质激素参与调节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对肌肉、淋巴组织、皮肤和脂肪组织的作用是促进分解代谢;对肝是促进合成代谢。它可作为药物使用,抑制炎症反应和结缔组织生长;抑制淋巴细胞发生和免疫应答; ❸性激素:主要为脱氢表雄酮,由束状带和网状带产生,以网状带为多。平时只分泌少量,其效应小,故无明显作用。如分泌过盛,可致男性性早熟和女性男性化。皮质是否分泌雌激素见解不一,或许是脱氢表雄酮经芳构化生成。皮质激素的总效应是保持体内物质代谢和细胞内外离子的稳定,使身体能适应或对抗各种生理或病理的刺激。 肾上腺髓质 腺细胞配布成团或索,细胞索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髓质中常见少数交感神经节细胞。腺细胞呈多角形或卵圆形。核较大而圆,着色浅。胞质中含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较少。高尔基复合体位于核附近,内含较致密的物质,大概是激素的前体。胞质中含许多细小的分泌颗粒,但普通染色不能显示。用重铬酸钾水溶液处理,颗粒显棕黄色,称嗜铬反应,故髓质细胞也称嗜铬细胞(参见“嗜铬系统”条)。嗜铬反应显示的是颗粒中贮存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组织化学和电镜的研究表明,髓质细胞分二种。一种细胞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占细胞总数的80%;另一种细胞产生肾上腺素。电镜下见颗粒含致密物质,有膜包裹,直径约100~300nm。含去甲肾上腺素的颗粒有致密核心。含肾上腺素的颗粒内容物较均一,密度较小。 髓质不是生命必需的,切除动物的肾上腺髓质,动物仍能在平常环境中生活,但失去对紧急状态发生反应的能力。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素的前体,但二者的生理效应不同。平时只释放少量激素,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时大量释放。肾上腺素有明显的调节物质代谢的效应,能增加耗氧和使肝细胞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入血,增加心搏血量,使身体处于应付紧急情况的状态。去甲肾上腺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一样,促使小血管收缩,使血压上升。肾上腺髓质可看作是变型的交感神经节细胞,它的分泌活动主要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调节。细胞释放激素的方式见解不一。有人认为激素以分子方式渗出颗粒而释放,分泌颗粒保持完整。有人认为,分泌颗粒的膜与细胞膜融合,以通常的胞吐方式释放。生理学的研究支持后一见解。 肾上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肾上腺血液供应丰富。肾上腺上、中、下动脉分支进入被膜下形成血管丛。由血管丛发出皮质动脉分成皮质的毛细血管。在皮质和髓质交界处,这些毛细血管通连髓质毛细血管。中途极少分支。髓质毛细血管汇成中央静脉由门外出 (图2),成为肾上腺静脉。皮质毛细血管导入髓质的血流中含糖皮质激素,它对髓质细胞由去甲肾上腺素生成肾上腺素起调节作用。肾上腺淋巴管只分布于被膜。肾上腺皮质似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内脏神经的无髓纤维束经被膜和结缔组织,几乎在髓质每个细胞形成突触。这些神经末梢属胆碱能性,内含许多清明突触小泡。 图2 肾上腺血管分布模式图 1.皮质 2.髓质 3.被膜 4.被膜下血管丛 5.球状带 6.束状带 7.皮质毛细血管 8.网状带 9.髓质毛细血管 10.中央静脉 ☚ 甲状旁腺 胰岛 ☛ 肾上腺 肾上腺肾上腺可分二部分,由皮质和髓质组成。皮质细胞起源于胚胎第5~6周体腔旁的中胚层上皮,迅速增殖,进入腹膜后间质内,形成原始皮质(胚胎皮质)。约一周后,起源于同一部位的第二批细胞移向原始皮质的周围,形成一薄层的皮质,为永久性皮质。组成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由交感神经细胞分化而来,进入皮质而形成髓质。在出生前一个月内胚胎皮质开始退化,至出生后第一年末消失。与此同时永久性皮质开始分化,至出生后第三年,形成球状层、束状层、网状层。肾上腺左右各一,分别位于两肾上极,相当于第一腰椎水平。右侧呈锥形或三角形,左侧呈椭圆形或半月形。左侧位置较低,体积较大。腺体长约4~6cm,宽约2~3 cm,厚约0.3~0.6cm,重约5g。肾上腺血供丰富,来自膈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分支,有时也可从卵巢动脉、输精管动脉及肋间动脉分支供应。肾上腺动脉的分支在肾上腺周围形成动脉环,进入肾上腺的小动脉有长、中、短三型,形成血窦、经腺组织后汇成静脉,经髓质,右侧肾上腺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左侧肾上腺静脉与膈下静脉吻合后入左肾静脉。髓质接受由皮质直接到达髓质的动脉血,以及同时含高浓度皮质醇的静脉血。此种特殊血液供应和嗜铬细胞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去甲肾上腺素转变为肾上腺素需要苯乙醇胺甲基转移酶(PNMT)。此酶的合成需高浓度的皮质醇。肾上腺髓质受胆碱能性节前纤维所支配,后者在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促使儿茶酚胺释放。除位于肾上极的肾上腺外,有时可有附属肾上腺,位于肾周围,泌尿生殖系各部位或胰腺、肝脏内。肾上腺皮质由外至内可分为球状带、束状层、网状层三层。球状层较薄,细胞排列成球状,此层主要合成醛固酮,并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束状层最厚,细胞从外至内排列成长束状。网状层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网状。此二层主要分泌皮质醇,并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及小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主要受ACTH调节。在平时,主要是网状层细胞的分泌功能活跃; 在应激时,束状层细胞也处在分泌功能活跃状态。 ☚ 骨质稀疏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物化学 ☛ 肾上腺adrenal gland 肾上腺 肾上腺glandula suprarenalis,suprarenalgland机体内的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肾脏上端的一对小的腺体。可分为外部的皮质和内部的髓质两部分:(1)肾上腺皮质:约占整个腺体的90%,根据细胞的排列和功能,可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❶球状带薄,为皮质的最外层,约占皮质的15%,细胞排列成球状团块。球状带能分泌盐皮质激素,这种激素具有调节水盐代谢,维持体内钠钾平衡的作用。 ☚ 神经纤维 肾上腺素 ☛ 肾上腺 肾上腺adrenal gland内分泌腺。由于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故名。为肾筋膜和脂肪组织所包裹。左肾上腺呈半月形,右肾上腺为三角形,共重10~15克。腺体分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部分,周围部分是皮质,内部是髓质。皮质分为三层,外层分泌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起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的作用,中间层与内层分泌糖皮质激素,影响葡萄糖代谢,并能抑制受伤后的发炎。髓质能合成和释放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刺激髓质分泌激素。其激素对维持血压和血糖的正常水平极为重要。亦对人类的应激行为有重要作用。 ☚ 甲状腺 性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