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肺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肺痿

病名。
❶肺叶枯萎所致的病证。一作肺萎。有虚热与虚寒之分。《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虚热者,症见咳声不扬,吐稠黏涎沫,口干咽燥,气急喘促,形体消瘦,或见潮热,皮毛干枯,舌干红,脉虚数等。治宜滋阴润肺,清热生津。选用举肺汤、元参清肺饮、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紫苑散等方。虚寒者,症见形寒,神疲,唾涎沫,口不渴,小便数,舌质淡,脉虚弱等。治宜温肺益气。选用甘草干姜汤,或人参、白术、茯苓等药。
❷传尸之一种。《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之疾……气急咳者,名曰肺痿。”参见传尸条。
❸皮毛痿。《医宗必读·痿》:“肺痿者,皮毛痿也。”参见皮毛痿条。

肺痿

❶出自《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以咳嗽、闷胀、浊痰壅盛为特点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为肺受火迫失去清肃之性,或因汗下误治耗伤肺胃津液所致。属于久病耗伤津液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咳嗽、气喘、痰浊而多、消瘦,或有往来寒热、声音嘶哑、咽喉不利,甚者咳脓血等。
❷传尸的一种。多与劳瘵有关。
❸指皮毛痿,取肺主皮毛之意。《医宗必读》: “肺痿者,皮毛痿也。”

肺痿

又称“肺萎”。肺叶枯萎不用的肺部慢性虚损性疾患。主要症状为咳吐浊唾涎沫。因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气不化津,致肺失濡养,日渐肺叶枯萎。辨证有虚热、虚寒之分,以虚热多见。治疗以补肺生津为原则。

肺痿fèi wěi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神农本经名例(73)。病证名。
❶指肺叶枯萎,而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慢性虚弱疾患,见《金匮要略》。一作肺萎,多由燥热重灼,久咳伤肺,或其他疾病误治之后,重伤津液,因而肺失濡润,渐致枯萎不荣。临床表现有咳嗽,吐稠黏涎沫,咳声不扬,动即气喘,口干咽燥,形体消瘦,或见潮热,甚则皮毛干枯,舌干红,脉虚数。治宜滋阴,清热,润肺,选用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或紫菀散(《类证治裁》:人参、桔梗、茯苓、阿胶、甘草、紫菀、知母、贝母、五味子)加减。若患者吐清稀涎沫,量多,不咳不渴,伴有眩晕,短气,神疲,怕冷,舌质淡,脉虚弱等症,由于病久伤气,或肺中虚冷所致。治宜温肺益气,用甘草干姜汤加味。
❷传尸的一种。《外台秘要》:“传尸……气急咳者,名曰肺痿”。
❸指皮毛痿。《医宗必读》:“肺痿者,皮毛痿也”。

肺痿fèiwěi

病名。
❶肺叶枯萎, 而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慢性虚弱疾患。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一作肺萎。多由燥热重灼, 久咳伤肺, 或其他疾病误治之后重伤津液, 因而肺失濡润, 渐致枯萎不荣。临床表现为咳嗽, 吐稠黏涎沫, 咳声不扬, 动即气喘, 口干咽燥, 形体消瘦, 或见潮热, 甚则皮毛干枯, 舌干红,脉虚数等。治宜滋阴, 清热, 润肺。选用麦冬汤、清燥救肺汤, 或紫菀散( 《类证治裁》: 人参、桔梗、茯苓、阿胶、甘草、紫菀、知母、贝母、五味子) 加减。若患者吐清稀涎沫, 量多, 不咳不渴, 伴有眩晕、短气、神疲、怕冷、舌质淡、脉虚弱等症, 乃由于病久伤气, 或肺中虚冷所致。治宜温肺益气, 用甘草干姜汤加味。
❷传尸的一种。《外台秘要·传尸方》: “传尸……气急咳者,名曰肺痿。” 参见传尸条。
❸指皮毛痿。《医宗必读·痿》: “肺痿者, 皮毛痿也。” 详该条。

肺痿

肺痿

肺痿是指肺阴或肺气损伤,肺叶萎弱不振,而以咳吐稠痰涎沫为主证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肺痿出《金匮要略》。《外台秘要》把传尸(肺痨)出现咳而气急者也称肺痿。传尸肺痿属肺痨门,不属本文范围,见“劳瘵”条。
病因病机
肺痿的发生,《金匮要略》认为是热在上焦,因汗、吐、下、利小便,重亡津液而致病。并指出,肺痿的另一原因是肺中虚冷。《诸病源候论》认为,肺痿并由外感误治,虚邪中于肺而成;另在《肺痿侯》指出,风邪伤于脏腑,气血虚弱,又因劳役大汗或大下后亡津液,肺气壅塞,不能宣通诸脏之气,因成肺痿。《外台秘要》则认为,肺痿是因平时咳嗽,肺有郁热,积年累月,肺气衰而成气嗽; 气嗽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肺痿。后世有些医著也把肺痿附于虚劳、咳嗽门中,如《古今医鉴·虚劳》认为肺痿由虚劳真阴衰虚,相火炽盛,火冲上焦所致。《景岳全书·咳嗽》称:“肺有火邪,重亡津液,邪蕴而为肺痿”。《证治汇补·咳嗽》:“肺痿是由久嗽肺虚而来”。
肺痿有肺虚热、肺虚寒两大类。肺虚热肺痿可因外感治疗失当,津液伤损,肺热叶焦;或因肺虚阴亏,或热病久稽,津液受灼;或因久嗽不愈,化热肺伤所致。肺虚寒肺痿则由于内伤久嗽,肺气耗损;或虚热肺痿日久,阴损及阳,阳虚生寒所致。两者性质不同,但都因津气亏损,失于濡养,肺叶枯萎而成。正如《金匮要略心典》所说:“盖肺为娇脏,热则气烁,故不用而痿;冷则气涸,故亦不用而痿也。”
辨证施治
肺痿的治法,《金匮要略》治肺中冷的肺痿用甘草干姜汤以温之。其治疗“大逆上气,咽喉不利”的麦门冬汤,《肘后方》用以“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喉燥而渴”。《千金要方》化裁金匮甘草干姜汤为甘草汤、生姜甘草汤,俱用辛甘温药。《外台秘要》则用炙甘草汤补气益阴以治肺痿。《医垒元戎》创紫菀散治虚劳肺痿。《丹溪心法》提出肺痿治疗原则在于养血、养阴、益气、清金,并把紫菀散列为主方。到了明清,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又有进一步的验证和发挥。如《寿世保元》创薏苡仁散,治虚热肺痿气阴两伤者。《医门法律·肺痿》提出了治肺痿大法:“大要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热,以复肺之清肃”,《张氏医通》继承《千金》、《外台》治法,对于虚劳肺痿,多用紫菀散加减。《临证指南医案》认为肺痿一证概属津枯液燥,多由汗下伤正所致,治以甘缓理虚或甘药理胃,用麦门冬汤加减。
肺痿一般分为虚热、虚寒两大类辨证施治。
(1)虚热肺痿:症见咳吐浊淫涎沫,其质较粘稠,咳声不扬,喘促气急,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而干,脉虚数。因肺有虚热或病后津液大伤,肺失濡养,日渐枯萎而致。治宜滋阴,清热,润肺。方用麦门冬汤。如阴虚燥热较盛,可用清燥救肺汤,以清热润燥。津伤甚者,可加沙参、玉竹、生地、百合等养其肺津;潮热者,可加银柴胡、知母、地骨皮等以清虚热。由虚劳导致肺痿,气阴两虚者,可用紫菀散补中生金敛肺。
(2)虚寒肺痿:症见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口不渴,头眩,短气,形寒,神疲乏力,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因肺气虚冷,病后伤气,或虚热肺痿,阴伤及阳,肺失濡养所致。治宜温肺益气,方用甘草干姜汤。气虚较甚者,可用《千金》生姜甘草汤。由虚劳转为肺痿,阴虚血少气弱者,可选用炙甘草汤以益气养血滋阴。
肺痿属内伤慢性疾病,因肺虚津气亏损者,治疗以润肺、养阴、生津为原则; 虚寒者以温肺益气为主。切忌峻剂祛痰冀图速效。若咳久喉哑声嘶,咳血,或脉急数无神而气高息粗者,多属危候。
现代医学中某些肺部慢性器质性病变,如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矽肺等,如以肺虚咳吐稠痰涎沫为主证者,均可参照肺痿辨证施治。

☚ 饮证   肺痈 ☛

肺痿fèi wěi

consumptive lung diseas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