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达尔
肯达尔(Kendall,E. C. 1886~1972),美国生物化学、化学家。因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化学结构与生物学效用,与亨奇和赖希施坦因共获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肯达尔生于美国康狄涅克州,就读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08年获理科学士学位,190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1910年获化学的哲学博士学位。1910~1911年工作于底特津帕克·戴维斯药厂,1911~1914工作于纽约圣路加医院,自1914年始在明尼苏达州梅峨研究所研究生院任生物化学教授及生物化学科主任。1951年退休后去普林斯顿大学任化学访问教授。
1930~1940年间有三个实验室致力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研究,其中肯达尔及其同事从牛的肾上腺皮质分离和结晶了28种化合物。但仅有四种,试用于切除肾上腺的动物时有生理作用,肯达尔分别称之为A、B、E、F化合物。这四种化合物的生理作用相似,均对糖与蛋白质代谢有很强的作用,而对水盐代谢的作用却很小。他曾推测此四种化合物均可用于治疗阿狄森病,并可能对休克、创伤、烧伤及某些感染也有效用。但当时的方法不能生产出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一吨牛肾上腺可提取的化合物A只够制一粒药丸,因此,不可能在临床试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考虑到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航空医学以及治疗休克与战场疲劳有用,于是研究大量生产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方法,列入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重点项目,并给与了资助。1944年肯达尔首先研究出人工合成化合物A (即11-脱氢皮质甾酮)的方法,于1945年大量生产,1946年试用于实验动物,证明它与从肾上腺皮质提取的化合物A一样有效,然而治疗阿狄森病却没有疗效。其后肯达尔与默克药厂的化学家合作研究出大量合成化合物E(即考的松或17-羟-11-去氢皮质酮)的方法。1948年肯达尔与亨奇合作,用所合成的可的松治疗14例较严重的关节炎患者,取得显著疗效。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十分复杂的,它的作用长期未能澄清,肯达尔(以及赖希施太因)的研究工作解决了这个极重要的生理学理论,而且研究出人工合成、大量生产这种激素的方法,对临床内分泌学、激素疗法无疑是一项极大的贡献。此外,肯达尔还分离出甲状腺的激素——甲状腺素(T4),并部分完成其化学结构的鉴定。肯达尔对生物氧化、对谷胱甘肽也有很多研究。他的主要著作有:《肾上腺皮质》(1941) 和《肾上腺类固醇的化学和部分合成》(194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