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过度外展综合征
Wright (1945)首先在经常举臂或弯腰提物的工人中发现此症。系肩常处于过度外展位而发生,故得此名。可见于乒乓球及仰泳运动员。
乒乓球运动员“大板抽杀”训练过多(见图1),或仰泳训练量过大均可发生此症。按解剖,臂丛神经及血管下行到喙突时,如果臂垂体侧,则神经及血管束近直线通过。上臂外展时,则神经及血管以喙突为轴绕行,上臂外展后伸角度越大,绕行角就越小,喙突对血管神经的压力也就越大 (见图2)。抽球及仰泳时肩胛骨反复旋转、内收及外展,久之,由于喙突对神经及血管束的磨损即可造成此症。这和Wright描述者不同,不是以静力为主的动作引起的神经血管症状,而是以暴发式用力动作为主,只产生神经症状而不出现血管症状。这是由于血管有弹性,受压时不易损伤。
患者都有上臂过度外展发力的训练史。训练中常觉上肢酸累,肌力渐弱,出现尺神经或正中神经麻痹症状。上臂外展头向患侧倾时症状更明显。喙突部Tinel征可阳性。
发现此症时应消除伤因,改变 “单打一” 的动作训练法。再辅以按摩、理疗,并用维生素B1、B12等药物治疗即可治愈。

图1 横拍运动员杀球特点

头向右倾臂外展并上举
图2 肩外展时喙突与神经血管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