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肥料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肥料年前磊编小腿受伤,年后磊编还在傲娇,一个人卷起裤腿,在办公室里晃悠,大伙不明所以。这时添编望着磊编说道:袜子真的好看,你这是在炫富吗? 思瑶接过话茬儿:哇噻,秋裤是花色的哎,真的好羡慕呀! 贤哥也不甘示弱,大声说道:这鞋子是万宝路的吧,好气派啊! 这时卷编从屋外走了进来,低头看了看磊编的小腿,惊讶地说道:这腿真白、真细、真滑、真嫩啊,好有料啊! 磊编大喜:还是卷编会说话,善解人意,说出了人家的心声。 就在这时,许编悠悠地说道:料(niao)是好料(niao),只不过是肥料(niao)。 磊编瞬时腿软,瘫坐在地:一群坏银,一群坏银,呜呜…… 肥料féiliào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的物质,如化肥、堆肥等。 肥料féiliào能提供给植物生长的成分。 肥料feiliao能给植物提供养分使其发育生长的物质:化学~|农家~|麦苗黄了,应该施点~了|种花光浇水不行,还要加点~。 肥料féi liào能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1878年《格致汇编·化学卫生论》:“数年前,有法人名法佛尔者,在法国与意大里之海滨得一种野草,移植园中,培以美土,壅以肥料,每年择其嘉种莳种,至十二年则变为最嘉之麦。”1899年张大镛《日本各校纪略》:“三百坪稻田用寻常肥料(如豆饼、粪之类)仅须十元左右。” 物质 物质质(木~;铁~;卤~;蛋白~) ☚ 物质 物资 ☛ 肥料fertilizer为作物直接或间接提供养分的物料。施用肥料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机肥料的施用,还可改良土壤结构,改善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为对作物持续、稳定增产起着重要作用。
1949年以前,中国没有专业性钾肥生产。50年代在发展氮肥和磷肥的同时,对钾肥矿源进行了大量普查勘探和加工利用的研究,探明了蕴藏在浙江、安徽两省的明矾石的储量。1957年在青海察尔汉发现含低量氯化钾的盐湖;1963年,在云南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古代钾石盐矿。与此同时,进行了干法水泥窑上进行回收烟灰生产窑灰钾肥的研究。但受钾肥资源的限制,中国钾肥工业的发展远落后于氮、磷肥工业的发展。 50年代初,中国化学工业部就开始安排以湿法磷酸为基础的化成复合肥料的研制,由于国内硫资源的制约,于5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热法磷酸和硝酸磷肥等其它高浓度复合肥料的研制和生产。中国复混肥料的研究和生产起步较晚,70年代至80年代初,仅有一些低浓度的混合肥料,80年代中期,才有尿素—磷铵体系的试制和各种不同氮、磷比例及不同氮、磷、钾比例的二元、三元复混肥料的生产。至1990年,二次加工的复混肥料占化肥总产量的12.5%。 中国微量元素肥料的生产和应用,始于60年代。1964年首先在吉林锗厂生产钼肥。70年代以后,农业部门相继发现作物有缺锌、硼、铁、锰等的症状,微肥的生产引起了工业生产部门的重视。至80年代末,产量超过2万吨。 1950年以后,中国化肥工业有比较迅速的发展,全国用于化肥工业的投资占化学工业总投资的50%以上,其中用于氮肥工业建设的投资占化肥工业总投资的80%以上。80年代以来化肥的生产量、使用量、进口量和销售量见表1,各类化肥的生产结构比例见表2。化肥品种已由1949年1种硫酸铵发展到现有10多种氮、磷、钾单元和多元肥料,20多种微量元素肥料。各种二次加工的复混肥料、叶面肥和菌肥等新品种也在研制、推广和应用中。以1989年为例,全国施用的化肥量为2357.4万吨(纯养分),其中N 1536.1万吨、P2O5 418.9万吨,K2O 122.1万吨,复混肥2803万吨,平均每公顷耕地施用国产化肥246.3千克。 表1 1981~1990年中国化肥(纯养分)生产、使用、销售量(kt)
世界肥料的发展 公元前900~前700年,希腊诗人荷马(Homer)在《奥德赛》(Odyssey)史诗中曾提到人们将污泥、垃圾及草木灰用作粪肥。8世纪以后,中欧及西欧盛行“三圃制”,地力恢复主要依靠休闲。到18世纪三圃制逐渐被农牧结合的轮作制所代替,从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绿肥,特别是豆科绿肥的价值;19世纪末天然的肥料——智利硝石(NaNO3)和海鸟粪在世界得到广泛的应用。1840年德国化学家J.von.李比希创建“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和“养分归还学说”,为近代化学肥料的生产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此,世界化学肥料工业相应兴起。 世界化学肥料的生产是从磷肥开始的,并沿着磷—钾—氮的先后顺序而发展。19世纪初,骨粉广泛应用于欧洲,当时李比希证明应用稀硫酸处理骨粉,形成悬浮状的磷肥可以提高肥效。生产磷肥的原料开始用兽骨、粪化石,之后在德国、比利时、挪威、美国及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含磷矿床。1842年英国人J.B.劳斯(Lawes)首次用硫酸酸化磷矿岩生产出商业性的过磷酸钙,并取得了专利,从而建立了磷肥工业。1861年,德国开采了施塔斯富特(Stassfurt)地区的光卤石钾盐矿,并建立大规模的钾肥工业,曾一度保持了世界钾肥生产的垄断地位。20世纪30年代后,苏联和美国等先后发现钾矿并开始生产钾肥,苏联、加拿大的钾矿曾是世界钾肥的重要来源,产量约占世界的60%。西欧一些国家,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也生产大量的钾肥。 天然矿藏智利硝石(硝酸钠)和工业副产品硫酸铵是早期的氮肥。19世纪末曾研究用电弧法将空气中的氮制成硝酸,1898年,德国发明氰氨法,制造氰氮化钙(石灰氮),建立世界第一座人工合成氮肥厂。但这两种方法生产氮肥耗电量大,一般不便大量生产。直至20世纪初,德国发明了氮、氢直接合成氨法,1913年在德国奥堡(Oppan)首批投产,随后,美国及苏联等国家相继建立了大型合成氨厂,使世界氮肥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此后,世界化肥工业不断创新,产量、品种日益增多,并逐渐取代或部分取代了传统的农家自制肥料。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世界化肥平均消费比率N:P2O5:K2O为1:0.48:0.35。其中发达国家为1:0.58:0.54,而发展中国家为1:0.38:0.17。世界农业区每公顷平均消费量为31.1千克,发达国家为43.7千克;发展中国家为22.3千克,按可耕地计算,世界平均每公顷消费量为98.7千克。世界人均消费量为28.5千克,发达国家为68.1千克,发展中国家为15.9千克。世界化肥产量及消费量见表3。 表3 世界化肥产量及消费量(kt)
肥料分类 肥料种类很多,其来源、成分、性质、肥效和施用方法各不相同。通常按肥料的作用分成直接肥料或间接肥料两大类。直接肥料主要为作物提供必需营养成分,对作物具有直接营养作用;间接肥料系指用于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化学性质和协调作物生长发育为主要功效的一类肥料。直接肥料又按肥料的性质分为无机肥料(矿质肥料)和有机肥料。肥料分类图解见图2。 图2 肥料分类图解 肥料的作用 肥料是农业增产的物质基础,在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 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最重要手段。作物生产是一个物质、能量转化和循环的过程,而肥料所提供的养分是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原料,是作物的结构物质和能源物质,因此作物产量高低与施肥量有密切关系。据1950~1970年统计,世界粮食增加1倍,其中从扩大播种面积而增产的仅占2%,而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的占78%。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增产中,肥料的增产作用占40%~70%。1950~1989年中国化学肥料的施用量(纯养分)由3.9万吨增加到2357.4万吨,粮食总产量由13 212.5万吨增加到41 442.2万吨,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图3)。据中国化肥试验网1981~1983年的资料分析,在适宜的氮、磷或氮、磷、钾肥料配比下,每千克纯养分可增加10千克左右的粮食。 改善农产品质量 农作物产品的品质主要是受作物的遗传基因所控制的,但在不同生长阶段,通过合理施肥,调节作物体内养分的平衡,有目的地改变作物的代谢进程,便可促进体内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糖类、生物碱等有较高营养价值物质的积累和转化,以利于改善农产品的商品品质和加工质量。 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与施肥量有关。当农作物的养分缺乏时,通过施肥补充养分在适量范围内,多数对品质有良好的影响;当作物体内养分已处于适宜范围时,增施肥料对改善品质往往效果不大;当作物养分由适量增加到过量时,一般施肥会导致产品质量降低,甚至产生毒害,所以平衡施肥是提高品质的重要措施。肥料对品质的影响还与肥料的种类、性质有关。如氮肥影响谷粒、块茎、果实的大小,色泽及产品中含氮物质的含量等;磷肥有利于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的提高;钾肥通常被称作“品质元素”,适量施用钾肥,有利于产品中蔗糖、淀粉、脂肪的积累,提高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促进作物成熟,改善蔬菜、果实的色泽和风味,增加农产品的贮藏性能和加工的适应性等,有机肥料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施用豆饼等有机肥料,可明显提高苹果、西瓜等瓜果的糖度和风味,使果实形状良好,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均有明显的提高。
提高土壤肥力 肥料不仅可补充土壤中养分的不足,而且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调节土壤酸碱度和水、肥、气、热等条件。肥料在提高土壤肥力中有如下作用。❶增加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作物养料的主要来源,中国耕地土壤普遍缺氮,约有1/3~1/2的耕地土壤缺磷,有1/4~1/3的耕地土壤缺钾,肥料是补充土壤养分不足的主要来源。 ❷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土壤结构形成和稳定作用的核心。实践证明,补充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有机碳的最主要来源,是依靠施用秸秆、绿肥和动物排泄物等有机肥料。据测定,麦秸、玉米秸、草木樨等绿肥施入土壤后,有75%~85%被矿化掉,尚有10%~30%仍残留在土壤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土壤有机质。 ❸调节土壤酸碱度。据试验,多数的作物适宜生长在微酸性至微碱性的土壤中,土壤过酸或过碱均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且还会抑制微生物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和矿物质的溶解度,降低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通过施肥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如酸性土壤可选用碱性、生理碱性肥料,或施用石灰肥料,中和土壤酸度、增加土壤盐基交换量,促进铁、铝沉淀,消除其毒害;碱性土壤可选用酸性、生理酸性肥料,以降低土壤pH值,使土壤中铁、锰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提高;碱土可施用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等肥料加以改良土壤,为作物正常生长创造条件。 ❹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施肥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大量的碳养料和碳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加土壤抗生物质和酶的活性等。 肥料对环境的影响 肥料对农业增产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和大规模集约化饲养动物强度的提高,肥料的损失、淋失等也随着增加。由肥料在“食物链”和生物循环中导入的有害物质增多,从而影响环境质量和人畜的健康(参见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趋势 肥料发展趋势与农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粮食和农产品需求量增多,农业生产在采取其它增产措施的同时,须要加快发展化肥工业,改进肥料品种,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沿着高产、优质、低消耗和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化肥工业的发展,使化学肥料的种类、形态、运输及施用方法均有明显的变化。为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方便贮运、施用和不污染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来,化肥已朝向高效化(即肥料所含的有效养分浓度高)、复混化(所含养分种类多)、长效化(肥料的肥效持续时间长)和液体化的方向发展。如欧美一些国家生产的化肥,其所含的有效养分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表4);同时,含有氮、磷、钾、镁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多元复混肥料,以及含有农药、激素、除草剂等多功能的肥料也逐渐增多;长效肥料、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有机商品肥料及生物性肥料等也逐渐进入商品市场。同时,现代化农业过多地依靠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肥料和农药来提高农业生产,随着能源价格的高涨和来源的不稳定,以及肥料报酬递减等所带来的农业成本急剧上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对“有机农业”发生极大的兴趣。为了有利于维持地力、降低农业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维护营养元素在食物链中正常循环和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建立和推进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施肥体系,作物与牧草轮作的耕作制度,秸秆还田及绿肥应用等,是当今农业生产中肥料发展的另一重要趋势。
肥料fertilizer施入土壤中或喷洒于植物地上部,能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或改善土壤的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按性质和来源可分为有机肥料(如厩肥)、无机肥料(如硫酸铵)和生物性肥料(如根瘤菌肥);按其作用可分为直接肥料和间接肥料,前者以直接营养植物为主,后者则以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条件(如土壤结构、土壤反应)为主;按施用技术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追肥。 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或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从18世纪中期开始发现磷肥、氮肥等化学肥料。按照国际标准组织1983年的分类,肥料分为无机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3大类。无机肥料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如N、P、K)、中量元素肥料(如Ca、Mg、Na等)和微量元素肥料(如Fe、Mn、Zn、Mo等)3类。 粪田/积肥造粪/垫底和接力/粪药/美田法/用粪三宜 ☚ 土壤地理 粪田 ☛ 肥料 肥料feiliao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主要施入土壤,也有喷散在作物地上部分的。一般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细菌肥料。 ☚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农作制 ☛ 肥料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或能改善土壤性状,逐步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 肥料肥料 肥料花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施加的养料。主要元素有氮、磷、钾、钙、硫、镁、铜、锰、铁、锌等,其中以氮、磷、钾需量较大,不足时,出现多种营养不良症状,严重时会引起死亡。一般常用的肥料有农家肥料,又称“有机肥料”,如腐熟的人粪尿、厩肥和堆肥,多作基肥用,但稀释的人粪尿也可用作追肥;此外,加水发酵的饼肥(如豆饼、棉籽饼、花生饼、芝麻酱渣等)、肥水(动物的蹄、角、骨、肉、内脏加水发酵后)和矾肥水也适于追肥用。磷、钾肥一般可用骨粉和草木灰作为基肥,即可满足需要。由于基肥的肥效缓慢,常与化肥配合使用。化肥又称无机肥料,不仅养分高、肥效快,而且施用方便。一般可采取次多、量少追肥。如常用的氮肥有1~2%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尿素水溶液;磷肥有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和磷矿粉等;钾肥有1~2%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水溶液。近年,城市栽培花卉多使用养花专用化肥,如全元素片肥,以磷、钾成分为主的促花片肥和以氮素为主的促叶片肥(适用于观叶花卉使用,不宜与促花片肥同时使用)。养花专用化肥又称“花肥”,无任何臭味,施用极为方便,最适宜老年人在家庭室内养花作为追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各种花卉不同发育期的需要。 ☚ 换土 花肥 ☛ 肥料 肥料指施入土中或喷洒作物地上,能改善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直接或间接被植物所吸收的各种元素和养料。植物有机体的组成中含有20多种元素,其中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植物生长所必需。其中以氮、钾、磷三要素需要较多,在土壤中应不断增加和补充。肥料按其来源、成份和制造方法可分为三大类: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间接肥料。 ☚ 木本油料 有机肥料 ☛ 肥料 肥料能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养分,改良土壤性质和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的物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生产资料。一般分为三类,即有机肥料(农家肥料)、无机肥料(化学肥料)和间接肥料(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和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以促进作物生长,如石灰、石膏和各种菌肥等)。 ☚ 总收获量 肥料利用率 ☛ 肥料fertilizer 肥料fertilizer;manure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