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错构瘤
肝错构瘤是由肝的多种成分构成,如肝小叶、血管、小胆管及结缔组织等,这些组织分化虽好,与正常肝组织无异,但排列则极紊乱,故称错构瘤。本病少见,多发生于婴幼儿。肿瘤常发生于肝的包膜下,坚如硬橡皮,多为单发,偶见多发。肿瘤切面呈棕灰色,可见大量结缔组织,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肿瘤与正常肝组织间界限清晰。肝细胞排列不规则,胞核呈团块状融合在一起,胆管上皮和血管多呈纤维化。
早期无任何症状,当肿瘤发展较大时,腹部有肿物凸出,在上腹部可扪及坚硬无压痛、随呼吸移动的肿块。多发生在右肝,或以蒂柄与肝相连。如肿块压迫邻近脏器,可出现恶心、呕吐、或便秘、腹胀等症状。AFP阴性。X线检查、B型超声、核素肝扫描、CT等对诊断有一定帮助。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是肝组织活检。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如肿瘤较大,无法全部切除,留下部分瘤组织,亦很少有恶变。